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紅色家書

天上一顆星 地下一個丁——專訪焦裕祿次女焦守雲

記者 呂其慶

2013年09月05日08:3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蘭考,焦裕祿主張干部直接深入群眾,和群眾融合在一,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焦裕祿去杜瓢大隊的大田裡,社員們忙著春耕。由於耕牛不足,更多的是人拉犁,焦裕祿就和鄉親們一起拉犁。把身子繃成一張弓,頭上熱汗直淌。一旁的村民說道,“咱們村裡人都說你不像個縣委書記,縣委書記是多大官呀,咱看那唱戲的,過去縣官出巡,那得坐八抬大轎,衙役鳴鑼,百姓回避。你呢,是一進地裡就干活兒,看你拉犁,看你鍘草,可是個真正的庄稼把式。”

同群眾打成一片,老百姓知道的東西,干部才能都知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研,焦裕祿帶領大家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土辦法——“扎針貼膏藥”,“扎針”就是種泡桐,“貼膏藥”就是翻淤泥蓋住沙丘。

“當時困難得很,都是勞力在封沙丘、種泡桐,婦女和小孩在外地要飯,要了飯回來再吃,父親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吃著老百姓討回的飯,帶領蘭考干部群眾在鹽鹼地上創造了今天的綠洲。”

“我們在父親身邊,感到父親從不把自己當成群眾之上的領導,而是群眾之中的子弟。”焦守雲告訴記者,“父親常說領導干部應該站在群眾中間,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隻有相信人民,投入到群眾生氣勃勃的生活生產中,才能獲取力量。”

在焦桐林採訪時,我們看到很多老百姓在焦桐林下納涼,有說有笑。一位姓魏的大爺拿著掃把清掃四周雜物,記者跟他攀談,得知他義務維護焦林有幾十年的時間。他拉著記者的手說,“當年是焦書記讓俺們全家有飯吃,俺們永遠不會忘記焦書記。”在這片焦桐林中,我們深深感到焦裕祿並沒有離開蘭考人民,而是化身為這棵參天泡桐,為蘭考人民撐起了另一片天!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銘記好書記,大家在歌謠中唱到: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