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巴金:此情至真

任春

2013年09月06日14:46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巴金:此情至真

  捧真心

  他善待每一個人,總是捧出自己那顆滾燙的赤誠之心


  追隨大師多年,趙蘭英感慨,巴金是一個令人感到溫暖的人:“他善待每一個人,總是捧出自己那顆滾燙的赤誠之心。”

  對愛人,巴金專心長情。

  1936年,崇敬和愛慕,促使18歲的蕭珊沖破少女的羞澀,寫信約巴金見面。年長她14歲的巴金,喜歡上了這個熱情的姑娘。1944年,兩人結婚了,從此成為對方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1972年,蕭珊去世,巴金拍打著被白布單包著的蕭珊,哭喊著她的名字。此后,蕭珊的骨灰盒一直放在巴金的房間裡。在1998年底的一次聊天中,巴金告訴趙蘭英:“我的心願是,死了后與蕭珊在一起,骨灰撒大海。”2005年11月25日,他的心願得以實現。

  對朋友,巴金真誠相待。

  有時候,他是敢於直言規勸的諍友:當老朋友曹禺頭上的職務越來越多時,他卻對其坦言相告:“不要囿於雜務,應該多寫些好作品。”有時候,他敢於無視周圍的眼光,給低谷逆境中的朋友送去真誠的安慰。上世紀50年代,作家蕭乾受到批判,有些昔日的朋友選擇了避而不見。巴金卻不,他在公開場合大聲地叫著蕭乾的名字,大方地坐在他的身邊,關照他要謙虛謹慎。

  而他與冰心的友情,更是長達70年,真摯感人。上世紀30年代,巴金與冰心第一次見面,冰心就把巴金當成自己的弟弟。她說:“他最打動人的地方,是他的真誠。”1999年3月,巴金病重。當他脫離危險期,從搶救室轉到監護病房時,已經20多天沒有開口的巴金,嚅動著嘴唇:“打電話”、“給冰心”。這六個字裡,是極其深重的情誼。

  對后輩,巴金熱心提攜。

  當劉白羽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文學青年時,巴金告訴劉白羽,文化生活出版社准備出版一部他的作品集。令劉白羽始料未及的是,巴金拿出一個紙包對他說﹔“我已經幫你編好了,你隻要自己再看看有沒有修改的地方。”劉白羽接過來一看,自己在一年中發表的作品,已經全被巴金剪貼得整整齊齊。這便是劉白羽人生中第一本小說集——《草原上》。

  對於身邊的人,巴金總是說:“不要麻煩人家。”

  他幾乎從來不為自己的事麻煩別人。晚年手腳不靈,行動不便,家人朋友多次建議,請位推拿師來推拿。巴金總是說:“不要。不要麻煩人家。”

  他也從不為子女和親屬的事麻煩別人。蕭珊是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生,上世紀50年代,她很想出去工作。巴金卻從沒向組織提出過,只是讓她到《上海文學》編輯部,當—名不佔編制、不拿工資的義務編輯。1968年,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分配工作,巴金還是沒有去“麻煩別人”,李小棠后來去了安徽農村。

  1998年,時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的翟泰豐來看巴金:“巴老,對組織上您有什麼要求?”這一次,從來不麻煩別人的巴金,“麻煩”了組織——他指著身邊的小吳和小張說:“請安排好他們。”

  小吳來自四川農村,經人介紹1991年來到巴金家幫助料理巴金的生活。1997年,原在曹禺身邊工作的河北農村小伙小張,也來到巴金身邊。巴金唯一一次向組織請求安排,不是為自己的子女,而是為兩位農村孩子的未來。

  為人忠心真誠,待人虛心不偽,巴金的一生裡,“真”字貫穿始終。

  讓趙蘭英深感觸動的是,巴金曾親口對她說:“我這輩子寫了那麼多字,不如老周的八個字”。

  老周,是巴金幼年在成都老家裡一起玩兒的轎夫,也是巴金一生中最為敬重的老師之一。年幼的巴金最喜歡聽老周“擺龍門陣”。每次,老周講完故事總忘不了“教育”下這位四少爺:“要好好做人,對人要真實,不管別人待你怎樣,你自己不要走錯腳步。不要騙人,不要虧待人,不要佔別人的便宜……”

  在老家,巴金常去廚房幫仆人們燒火。他不停地將柴放進灶膛,常常把火弄滅了。老周一字一頓地對他說:“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這八個字,巴金記了一輩子。“恨不能掏出心來”的這種真,燃燒了巴金的所有能量,也點亮了無數人的靈魂燈塔。

  記者手記

  講一兩句真話不難,難的是講一輩子真話。

  因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說真話,秉筆直書,需要的是磊落的襟懷、自省的勇氣、真誠的態度和了不起的良知。

  正因為此,講了一輩子真話的巴金才留給我們太多感動和啟示。

  “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巴金那樣偉大,達不到他那樣的思想境界﹔但我們都可以向他學習,對人真誠,對事認真,當好人,做實事。”採訪結束時,趙蘭英認真地說。

  確實如此。

  少一些空話套話,多一些真話白話﹔少一些沽名釣譽,多做一些實事好事﹔少為自己著想一點,多為他人考慮一些……

  這樣,生命才能真正地“開花”,即便凋落時,也能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