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干部下連當兵的歷史回顧

劉 岩  梁雪美

2013年09月13日14:23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解放軍干部下連當兵的歷史回顧

總政治部對干部下連當兵進行部署

1958年9月20日,解放軍總政治部下達《關於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規定》,指出:“軍隊自從執行1957年5月10日黨中央關於各級領導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和今年全軍十幾萬干部下放到基層鍛煉以來,特別是有些負責干部深入連隊當兵以后,各級領導機關同士兵群眾的聯系有了很大的增強,干部的思想作風有了顯著的改進,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對我軍各項工作的大躍進已經起到了並將繼續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肯定,隻要我軍全體干部能夠保持這種高尚的共產主義風格,發揚官兵一致、上下一致、軍民一致、同甘苦共患難的光榮傳統,就能大大地提高我軍戰斗力,克服任何困難,使我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規定》中說:“最近毛主席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號召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軍隊各級干部均應熱烈響應,認真貫徹執行。根據軍隊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今后軍隊干部除了參加必要的義務勞動以外,主要是下連當兵一個月,借以聯系群眾,鍛煉自己,及時總結經驗,指導部隊工作。”

為此,總政治部特作了四項規定:

(一)建立各級干部下連當兵的制度。由各級黨委決定,政治機關主持,領導干部帶頭,逐批組織機關、學校、專業技術和兵役干部,不論過去是否當過兵,除了年老、體弱、有病的以外,每人每年至少要用一個月的時間下連隊當兵。沒有當過兵或者沒有做過基層工作的青年干部,第一次當兵的時間應為半年或一年。

(二)下連當兵是軍隊干部必須走的一條“又紅又專”的道路。分配干部下連當兵應該盡量與干部所擔負的工作及其發展需要相結合。例如專業技術干部可以到專業分隊去當兵。

(三)下連當兵的干部,應編入班、排,歸班、排長指揮﹔在連隊過黨、團生活,應與士兵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作、同娛樂。期滿時連隊應對下放干部作出評定,干部本人應寫出一篇或兩篇有關連隊工作經驗的總結。

(四)各單位應即按照這一規定,根據部隊和干部的具體情況,訂出計劃,妥善安排,做到既能保証工作正常進行,又能抽出干部下放鍛煉。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應在每年的6月份、12月份,對於所屬干部下連當兵的狀況,作兩次全面的檢查,以保証這一規定的完滿實施。

高級將領奮勇當先下到連隊當普通一兵

總政治部《關於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規定》發布前,1957年12月,總政治部就根據中共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軍政工會議上確定把青年知識分子干部下放鍛煉,作為整風運動整改階段的中心內容之一。截至1958年10月,全軍下放到連隊和農村去鍛煉的青年知識分子干部已達20677名,其中在連隊當兵的有11700余名。

總政關於干部下連當兵的《規定》發布后,全軍各級干部在高級將領帶頭下,紛紛走出機關,下到邊防、海島、前沿、哨所等基層連隊,扑下身子,當普通一兵。據《規定》出台半年后的1959年3月底的統計,全軍已有138922名干部下連當兵,其中將軍189名。截至1962年底,全軍下連當兵的干部77萬余人次,包括將軍250余名。其中見諸報端的知名將領有:

總后勤部部長洪學智上將,沈陽軍區司令員鄧華上將,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上將,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上將,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上將,昆明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中將,蘭州軍區政治委員冼恆漢中將,空軍政治委員吳法憲中將,工程兵政治委員黃志勇中將,鐵道兵司令員李壽軒中將,第二十四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張震中將,第六十軍軍長饒子健中將,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東海艦隊政治委員劉浩天中將,河北省軍區司令員王道邦中將,安徽省軍區司令員廖容標中將,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林維先中將,第一軍政治委員顏金生少將,第十六軍政治委員戴潤生少將,第二十一軍軍長謝振華少將,第二十一軍政治委員吳融鋒少將,第三十八軍軍長劉賢權少將,第三十九軍軍長王東保少將,第四十二軍軍長胡繼成少將,第四十六軍軍長蕭全夫少將,第六十三軍軍長蕭文玖少將,第六十七軍政治委員鐘炳昌少將,第六十八軍政治委員梁仁芥少將,第六十九軍政治委員裴周玉少將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