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岩 梁雪美
2013年4月,解放軍總政治部下達《關於組織團以上領導和機關干部下連當兵、蹲連住班的規定》,網絡轉載后,引起境內外媒體的廣泛熱議。有媒體認為,這是“習近平採用毛式治軍策略”,“整飭軍隊不正之風的又一具體措施”。這裡的“毛式治軍策略”,是指1958年解放軍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舉措。半個多世紀前為何會作出這一規定?是繼承傳統,還是治軍創新?現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了,筆者對此略加整理,以饗讀者。
軍隊干部下連當兵的起因
干部下連當兵,當時被認為是一件新生事物,因為它既不是解放軍自身的歷史傳統,也不是仿效其他軍隊的治軍經驗,而是在我們黨內和軍內出現了一些新情況的背景下,引發的一項新制度。黨內的背景是,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和《關於下放干部進行勞動鍛煉的指示》的兩個指示﹔軍內的背景是,有一個師的領導干部,自發地用下連當兵的方式,實踐中共中央關於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獲得了良好效果。1957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頒發《關於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黨委的主要領導人員,在政府和人民團體中工作的黨的主要干部,包括黨的中央委員在內,凡是能夠參加體力勞動的,都應該每年抽出一部分時間參加一部分體力勞動”。《指示》對參加體力勞動的辦法,作了四項具體規定。
對於縣級以上主要干部以外的人員,如“機關的一般干部、軍隊的干部和戰士、學校的教職人員和學生”,怎樣參加體力勞動的問題,《指示》認為“因為人數很多,牽涉較寬,須由行政部門、軍隊政治部和教育機關加以研究,擬出辦法”。195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頒發《關於下放干部進行勞動鍛煉的指示》,規定要“有計劃地組織動員大批知識分子干部到工廠、農村去參加體力勞動,到基層去做實際工作”。《指示》強調,“這是目前政治戰線、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徹執行黨的干部工作路線的一項重要制度”。《指示》詳盡地規定了知識分子干部下放鍛煉的各項要求和政策。
軍隊在貫徹中共中央的上述兩個《指示》中,隸屬於昆明軍區的陸軍第十三軍第三十七師政治委員何雲峰大校、副師長張化民中校,自發地下到連隊,以當普通一兵的方式,踐行了中共中央關於領導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要求。1958年2月28日,何雲峰、張化民身穿士兵服裝,佩戴列兵軍銜領章,徒步來到本師所屬的原紅軍團第三營第八連連部,向連長張福才舉手敬禮,表示他們從此就是本連的戰士,與其他戰士實行“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作、同娛樂。指導員郭智俊隨即召開全連軍人大會,宣布了“列兵何雲峰、張化民”編入的班次,兩個班的戰士熱情地把兩位老列兵迎進營舍。經過兩個月的當兵實踐,他們鍛煉了自己,聯系了群眾,改進了作風,鼓舞了士氣,密切了官兵關系,推動了連隊建設。何雲峰、張化民下連當兵的事跡,經《國防戰士》《雲南日報》《解放軍報》等報刊報道后,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1958年8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北戴河擴大會議上,發出“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號召﹔9月21日,毛澤東在南京軍區黨委擴大會上,再次當面向許世友表達了他的提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