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魯之心,何以相通——毛澤東讀魯迅著作

陳 晉

2013年10月14日09:0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毛魯之心,何以相通

版畫:《魯迅·1931》

“現代中國的聖人”

魯迅是毛澤東最為心儀的現代中國文學家和思想家,罕見地稱他為“現代中國的聖人”。

1936年10月,魯迅辭世時,中國共產黨對他的評價即已達到很高的高度。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發布的《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提出:魯迅先生一生的光榮戰斗事業,做了中華民族一切忠實兒女的模范,做了一個為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為世界和平而奮斗的文人的模范﹔為了永遠紀念魯迅先生,決定改蘇維埃中央圖書館為魯迅圖書館,搜集魯迅遺著,翻印魯迅著作,出版魯迅全集等等。

毛澤東對魯迅的了解和推崇,與中國共產黨同魯迅的特殊關系有關。張聞天、陳雲、瞿秋白這些黨的領導人,和魯迅都有過不淺的接觸和了解﹔像郭沫若、茅盾、周揚、馮雪峰這些黨內著名文化人的經歷,都和魯迅有著深切的關聯。1937年以后,隨著一批文化人從國統區來到延安,毛澤東在和他們的接觸中,越來越多地了解到魯迅的思想、性格和在國統區文化界的特殊地位,越來越強烈地體會到魯迅對中國共產黨高揚中國革命文化大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毛澤東第一次公開評價魯迅,就使用了一個特殊的概念——“聖人”。1937年10月19日,延安陝北公學舉行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他在大會上發表的《論魯迅》演講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這個評價,一直到晚年也沒有改。不僅沒有改,還升了格。1971年11月20日,他同武漢軍區和湖北省黨政負責人談話時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聖人。中國第一個聖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賢人,是聖人的學生。”在這裡,作為“聖人”的魯迅,從“第一等”,升為了“第一個”﹔不只是“現代中國”的聖人,而是“中國的”聖人﹔毛澤東自稱“賢人”,“是聖人的學生”。對魯迅評價之高,在古今文化人當中,無出其右。

毛澤東稱魯迅為“聖人”,源於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毛澤東和魯迅雖然沒有謀過面,但兩人都非常明確地表達過對對方的真摯好感。魯迅生前在文章中公開表示要站在“毛澤東先生們”一邊,宣稱自己“即使怎樣不行”,被“毛澤東們”“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紅軍到達陝北后,他給毛澤東發電報,還捎帶火腿等等。如此立場感情,無疑使毛澤東感動不已。這就可以理解,在魯迅逝世一周年時,他為什麼會稱魯迅是“聖人”,稱魯迅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並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

在魯迅說的“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的年代,毛澤東和魯迅都是戰士。一個側重於武器的批判,一個側重於批判的武器,戰斗精神和理想目標頗為相似,而且都收獲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奇效,從而使他們在心靈上互相感應,視為同志。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層,最早提出毛澤東和魯迅有思想默契的,是周恩來。他在1945年說,“魯迅的許多思想和毛主席的思想一致”。毛澤東自己的表達,則更為感性。1949年訪問蘇聯時,他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是愛讀魯迅的書,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這裡說的是魯迅和“我們”,到1966年7月給江青的那封信中,則換成了魯迅和“我”。他說:“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