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玉
親自選帥點將籌辦高等軍事院校,規定辦校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
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需要有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現代軍事素質的人才。自50年代初起,隨著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任務的提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對建設現代化軍事院校十分重視,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毛澤東親自過問軍事院校籌建事宜,抽調高級將領籌辦軍事院校,並為幾所重點院校寫了訓詞,規定辦校的指導思想和方針。
1950年7月,中央軍委會議研究了軍事院校建設問題。會后,毛澤東批准的軍事院校建設方案確定:以戰爭年代創辦的學校為基礎,改建、新建一批適應培養現代作戰人才的各類院校,包括創辦一所全軍性綜合陸軍大學,將各戰略區原有的軍政大學、軍政干部學校和各部隊的隨營學校改建為高級步兵學校、初級步兵學校和專業技術學校,各軍兵種新建一批專業學校等。
毛澤東親自選帥點將擔任軍事院校領導,籌劃軍隊高級院校的建 設。1950年7月,毛澤東批准劉伯承提出辦軍事院校的請求。10月, 急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希望你速來京主持籌建陸大。”11 月13日,劉伯承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提出《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 見書》,建議將擬議中的陸軍大學改名為軍事學院。毛澤東批准了這 個報告。11月30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伯承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 事學院院長。1951年1月,軍事學院正式成立。毛澤東為軍事學院成立題詞:“努力學習,保衛祖國。”1952年7月10日,毛澤東以中 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對軍事學院發表訓詞,充分 肯定軍事學院的教育成績,並祝賀第一期學員畢業。訓詞指出:“軍 事學院的創辦及其一年多以來的教育,對於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 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這是劉院長的努力、全體蘇聯顧問同志的 努力,以及全體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后勤工作人員、教員和學員 共同一致努力的結果。特致以感謝和慰問之意。”“標志著中國人民建 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事學院,其高級速成系及上級 速成系的第一期己學習期滿,舉行結業了,特致以興奮的祝賀”。訓 詞最后指出:“軍委希望你們在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的光 榮事業上,繼續努力﹔並希望通過你們的努力,把建設正規化、現代 化的國防部隊的精神,貫徹到所有部隊中去。” 1956年1月11日,毛澤東還到南京視察軍事學院,聽取了院長劉伯承的工作匯報,並接見院、部、系的領導干部、各教授會的主任及在該院工作的蘇聯顧問。
為了加強人民解放軍的后勤工作,訓練全軍團以上后勤領導干部,1952年5月16日,毛澤東發布命令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命令指出:“為了國防建設需要,及時培養后勤干部,加強后勤領導,特決定軍委創立后勤學院。”毛澤東抽調東北軍區后勤部長兼政治委員李聚奎任后勤學院院長,籌建后勤學院。當毛澤東聽說調入后勤學院學習的干部大多是軍事、政治干部改做后勤工作的,他們大都不願改行,來學院學習后,還想著將來仍回去做原來的工作。毛澤東便在1953年1月31日給后勤學院的訓詞中,有針對性地強調了后勤工作的重大意義。他在訓詞中指出:“對於現代的軍隊,組織良好的后方勤務工作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任何輕視后勤工作,以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專門的科學、不需要有系統的學習、不需要精通業務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必須學習蘇聯軍隊完整的后勤工作建設,研究朝鮮戰爭中后勤工作狀況和經驗,以達到我軍后勤工作現代化和正規化的目的。后勤學院全體教員、職員、學員應當團結一致,為完成這一光榮任務而奮斗。” 1953年2月1日,后勤學院舉行開學典禮暨成立大會。后勤學院成立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出了一大批中高級后勤指揮人才,適應了部隊后勤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57年l 月22日,毛澤東和鄧小平、彭德懷等黨和軍隊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了后勤學院先進教學工作者、速成系第三期畢業學員、高級班學員以及校以上軍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