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超
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都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簡單的孤立事件或者個人行為,而是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現實需要和主觀原因等多種因素。
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出現的最令中外注目的重大事件——是確立林彪為毛澤東的接班人,並載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以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制度、集中了中華民族最優秀分子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竟然在現任領導人在世的情況下,預先確立了自己的接班人,並堂而皇之地鄭重載入了黨的章程。
這樣的事情,確實“史無前例”,隻有在“文化大革命”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才會發生。從馬克思、恩格斯開創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建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工人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以來,從未發生過。
然而,“文化大革命”運動本身就號稱“史無前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史無前例”的事情,在“文化大革命”中還是發生了。
林彪是湖北省黃岡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青團,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在中國大革命時期,畢業於黃埔軍校第4期。曾在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連長,隨部隊參加南昌起義。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失利,遂由朱德率余部轉戰於閩、贛、粵地區。
這時,林彪認為革命已經失敗,找到陳毅,要求一起脫離部隊,當即遭到陳毅的嚴厲斥責。但林彪聽不進去,仍然於一天晚上開了小差,因為地主“挨戶團”在梅關一帶把守嚴密,見到形跡可疑的人,輕則搜去財物痛打一頓,重則抓起來殺頭,林彪感到走投無路,才又被迫於當夜返回部隊。
湘南暴動后,朱德率部上了井岡山。林彪先后任紅四軍營長、紅二十八團團長、第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參加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國工農紅軍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其間,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林彪善於鑽研軍事,在革命戰爭中能征慣戰,率領部隊打了許多勝仗。但是,林彪雖然有能打仗的一面,也犯過一些嚴重錯誤。
在歷史上,最為林彪忌諱的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一件事。當時,擔任紅四軍主力部隊負責人的林彪於1930年初給紅四軍前委書記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並在一定范圍進行了散發,信中反映了他本人和一些同志對革命前途的比較悲觀的思想。
為此,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特別善於用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觀察世界、分析形勢,富有政治遠見的毛澤東,看到林彪寫來的這一封信暴露出的一些“思想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於是特意給林彪回復了一封信。
毛澤東回復林彪的這封信,當時以《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為題,印發給紅四軍各縱隊、各大隊黨組織,借以教育林彪、教育部隊,解決林彪和一些同志思想上存在的“思想問題”。
在這封信中,毛澤東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一種悲觀思想。歷史發展到了1948年,中共中央決定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並擬收入這封信。
此時,林彪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東北野戰軍司令員。他聞訊后,向中央指出,希望公開刊行這封信時不要提到他的姓名。
毛澤東同意了林彪的這個意見。將回復林彪的這封信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版的時候,把題目改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並對其中指名批評林彪的地方作了刪改。
本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林彪卻總想翻這件事的案,以說明自己歷史上“一貫正確”。
三十二年后,林彪重上井岡山,並讓別人替他填寫了一首《西江月•井岡山》的詞:
繁茂三灣竹樹,
蒼茫五哨雲煙。
井岡搏斗憶當年,
喚起人間巨變。
紅日光彌宇宙,
戰旗涌作重洋。
工農億萬志昂揚,
誓把敵頑埋葬。
四十年前舊地,
萬千往事縈懷。
英雄烈士起蒿萊,
生死艱難度外。
志壯堅信馬列,
豈疑星火燎原。
輝煌勝利盡開顏,
斗志不容稍減。
據說,有人把林彪的這首詞抄送給了毛澤東一份。毛澤東閱后,用紅鉛筆在其中“志壯堅信馬列,豈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畫了兩道紅線,並打了一個問號,說:“這是歷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 |
相關專題 |
· 圖書連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