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整訓前后黨對紅軍 “人民性”建設的探索
王盛澤
新泉整訓前后是黨對人民軍隊建設進行探索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在紅軍“人民性”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要建設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人民性”,就是能夠真正為人民利益而斗爭。但在新泉整訓前紅軍的“人民性”建設方面還差距甚遠。主要表現在:一是把軍事與政治對立起來,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二是把紅軍的政治工作機關隸屬於軍事工作機關﹔忽視軍隊士兵會和地方工農群眾組織。三是不願意做艱苦工作建立根據地。四是存在機會主義、盲動主義殘余等。
針對紅軍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黨在紅軍“人民性”建設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採取了有力措施。首先是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新泉整訓時加強了紅四軍黨的工作,一切權力集中前委領導機關,前委領導工作“先有決定,后交下級討論”。到古田會議時,基本確立了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而且實行黨委制的集體領導,從而保証了紅軍黨的領導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其次是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主義制度。不管是指揮員,或者是普通士兵,都是大眾一員,紅軍中沒有等級之分,官兵一致,平等互愛,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士兵委員會代表士兵利益,實行經濟公開。這些不僅充分調動了士兵的積極性,而且從根本上劃清了紅軍和舊軍隊的界線,使紅軍真正成為人民的軍隊。經過紅四軍黨的七大、八大期間的充分爭論,發表各種意見,讓廣大指戰員通過親身實踐,逐漸認識到加強“人民性”,建設人民軍隊的極端重要性,認識取得統一,形成人民軍隊建設的鞏固基礎。
再次是紅軍與人民群眾建立密切聯系,走群眾路線。在新泉整訓前后,黨和紅軍領導人開展了多方的調查研究,進一步摸清了紅四軍內存在問題的性質和根源,從而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准備了條件。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處長、研究員)
![]() | ![]() |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毛澤東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