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八十年后才溪鄉再調查

——從才溪看農村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根本出路

調查人:史 策

2013年12月03日09: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八十年后才溪鄉再調查

  從才溪看農村發展的根本出路

  才溪在新的歷史叉路口應該何去何從,如果僅僅著眼於它本身,或者只是簡單籠統講要“更加富裕”,讓更多農民進城、“城鎮化”等,可能還不夠,意義也不是很大。而倘若把它作為已經初步發展起來的農村代表看待,意義則非同小可,仍具有典型性。才溪人過去冒著生命危險鬧革命,奮起反抗反動統治壓迫﹔后來勇於外出闖蕩,尋找新生機,用足用好政策,也具有代表性,都代表了廣大農村和農民對自身解放和過上富裕幸福生活的追求,符合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趨勢。

  以后應該如何繼續前進,比起先求溫飽和發展的貧困農村,更需要遠大的眼光。

  去年黨的十八大其實明確作出了戰略性的回答:“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這一論斷十分全面深刻、有遠見,指明了包括才溪在內的我國所有農村今后發展的根本目標、方向與道路,也提示了它們必將殊途同歸的客觀必然性。

  ⒈對人類社會協調發展客觀規律應充分尊重

  根據社會歷史變化發展的軌跡與趨勢看,人類社會無論以什麼形式,不僅都必將走向繁榮進步的未來,生產生活水平與條件也終將都得到提高改善,而且都必將是全面、整體、協調的,不只是表現在一個方面、某些問題上。其中理所當然包括住在哪裡都同樣享有每個公民應該享有的權利、福祉,生活居住之處雖可能各有特點,但質量並無優劣之別,勞動生活均是一樣快樂幸福、各得其所、各就所宜。如果再怎麼發展,農村還是農村,與城市總有差距,總比城裡貧窮落后,那顯然算不上真正發展。住在哪裡都分三六九等,都有貧富憂樂之別,那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會失去一大價值和意義。過去的“城鄉二元”體制,極大的弊端就是使得城裡與鄉下差別極大,農民實際變成“二等公民”。因此在今天,包括才溪在內的農村朝著“城鄉一體化”的目標方向邁步,無疑走的是一條幸福、文明、進步、光明的康庄大道。

  ⒉充分考慮我國幅員遼闊復雜的地理資源特點

  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公裡,有廣袤的平原沃野,也有起伏的高山丘陵,有風景秀麗的宜居之地,也有生態不良的荒漠之地。就人口分布而言,目前有約半數人口住在城鎮,至於將來城鎮化率應該達到多少比例,可以繼續探討。但城鎮的地域、水源和公共設施等承載能力總有飽和之時,不可能、也不應該是13億多人都搬進城鎮,擠在狹窄的城鎮空間,任由廣闊的農村永遠偏僻、停滯、蠻荒,變成誰也不樂意呆的地方。這是浪費資源,是畸形,非長久之計,農村發展也最終失去價值與意義。事實上也並非所有農村都不好,不是所有城鎮都比鄉村好。且不說風景區、名勝地,現在有的農村農林牧業發達,生態環境良好,讓它們繼續存在、發展,對整個國家、社會隻會有益而無不利。如果都一概放棄,顯然極為不明智與不合理。據統計,從2000至2010年,在“城鎮化”中全國360萬個自然村迅速減少到270萬個,10年裡有90萬個村子消失,平均每天有將近250個自然村落消失,其中不少是有人文歷史沉澱與景色優美的村子。行政村也從原來的70多萬個減少到了現在的不到60多萬個。就以才溪為例,這裡有山有水,有田有地,生態基本沒有破壞,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假如也把它丟棄,未免浪費、可惜。所以,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宜城則城,宜鎮則鎮,宜鄉則鄉,宜村則村,不必強求一律,重在“一體化”。

  ⒊目前城鎮化迫切需要正確導向

  眾所周知,自從2000年國家“十五”計劃提出要推進城鎮化以來,比較短的時間內聚集起了生產要素,降低了工業成本,促進了工業化,使第三產業較快繁榮發展起來,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出路,緩解了就業壓力和“三農”問題,在較快時間形成了政績。因此,近些年來城鎮化備受各地黨政領導重視與青睞。不少地方紛紛與國內外作對比,找差距,訂目標,寫規劃,不惜投入巨量資金和人力,大力提高城鎮化率。“一些地方已開始把城鎮化的指標層層下達,層層加碼。有的地方把重點放在擴大城市規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認為城市的規模擴大了,開發強度增加了,大廣場搞起來了,道路搞寬了就是城鎮化。”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要在十幾二十幾年內消滅農村,“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百,向大中城市的教、科、文、衛及服務業項目和水平看齊。可見,在城鎮化在取得成效的同時,盲目、瞎攀比、貪大求快等問題也逐漸顯露,在有的地方變成大規模的人工造城運動。忘記了城鎮化本質上只是實現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一種社會變遷,是資源要素聚集和經濟發展及人口自然向城鎮遷移的一個結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方面客觀表現。但如果把它本身也當成目標、方向,為“城鎮化”而“城鎮化”,當成“政績工程”,甚至重現“大躍進”“放衛星”等盲目行為,誤入歧途,很容易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農民土地被強行低價、隨便征買,演變成推升地方債務、擴大房地產泡沬等危險。這顯然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忽視了社會的協調發展與我國的復雜國情。

  認識到包括才溪在內的農村發展的根本出路、前途在於“城鄉一體化”以后,我們一是要確立相應的戰略方針,加快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維護鄉村的良好生態環境,保持“三農”的生機活力,保護耕地。各級領導要按照黨和國家戰略方針決心堅定,腳踏實地,有針對性地把“城鄉一體化”作為農村發展的基本國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更加重視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繼續推進農村各項社會經濟事業的深度改革和加快發展。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