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怎樣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李捷 

2013年12月16日10:00   來源:《求是》

原標題:怎樣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黨史和國史要有一脈貫通、接續發展的眼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我們必須堅持用一脈貫通、接續發展的觀點來深入研究黨史、國史。

  新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前后貫通的歷史,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探索的歷史。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並率先開始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做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我們黨歷經艱辛探索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新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割斷了改革開放前后兩段歷史,就割斷了新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

  新中國的歷史,是一部沿著內在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接續發展的歷史。理論邏輯,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歷史邏輯,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自身的實踐中深切體會到,隻有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本國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毛澤東同志的探索,經歷過嚴重曲折,付出過沉重代價,包括像“文革”這樣的全局性錯誤。但在不斷糾正已經察覺的錯誤中,仍然取得了獨創性的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不能因為“文革”,就否定毛澤東同志探索的成就,就否認兩個時期割不斷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決策,是在徹底糾正“文革”錯誤、全面撥亂反正、實現全黨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的基礎上作出的。這一時期,新中國發展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在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聚焦點上達到了高度統一,並且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重大問題得以展開。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