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958年與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

曹應旺

2013年12月16日10: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的命運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自成立到當年8月中央北戴河會議之前,真正存在的時間隻有四五個月,此后又無疾而終了。但是,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無疾而終的原因,與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無疾而終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個不同是: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到1959年廬山會議前,陳雲因病經毛澤東批准將組長職務交給李富春代理,可以說,這個小組在形式上是組長職務在被代理中無疾而終的。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是在陳雲的組長職務沒有交給任何人代理的情況下無疾而終的。

第二個不同是:在指導思想上,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是在1959年廬山會議后繼續“大躍進”的形勢下,其靈魂人物陳雲不便說與“反右傾”相左的話,又不願說與“反右傾”完全相同的話而無疾而終的。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是在其靈魂人物陳雲對困難形勢的估計不同於毛澤東,尤其是提出包產到戶、放寬農村政策觸怒了毛澤東的情況下無疾而終的。

第三個不同是:在組織程序和組織保証上,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是按照毛澤東的想法成立的,毛澤東修改決定其成立的中央文件,規定其咨詢性質,體現了服從開展“大躍進”組織保証的要求。這個財經小組無疾而終,影響不大。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是按照劉少奇的想法成立的,體現了加大國民經濟調整力度的組織保証的要求。這個財經小組在北戴河會議后雖在形式上已不存在,但其確定的調整國民經濟的措施仍在執行中。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是在什麼關節點上無疾而終的呢?

這個關節點就是如何調整農村政策。陳雲把調整農村政策,放寬農民自由作為解決糧食緊張問題起基礎性作用的對策。起初,陳雲提出的母豬私養、增加農民自留地等主張,是得到毛澤東支持的。但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成立后,北戴河會議前的7月初,陳雲向毛澤東提出支持安徽等地農業包產到戶的做法,發揮個體生產積極性的主張,不僅未被採納,反而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指責。從此,陳雲在政治上受到冷遇,遠離了中央最高決策層,成立不久的中央財經小組也就無疾而終了。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的無疾而終,與毛澤東是有關系的,但如果完全看成毛澤東的責任,那未免有失公正。

毛澤東公開承認開展“大躍進”以來的經濟工作是由他主導的,而“大躍進”以前的經濟工作是由周恩來、陳雲主導的。他說:“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主要責任在我身上,應該說我。過去責任在別人,恩來、陳雲,現在應該說我。”毛澤東還多次公開表示改變由他直接抓經濟工作的做法,恢復由陳雲抓經濟工作。如廬山會議之前,毛澤東曾表示他不能搞經濟工作,他不懂,“還是陳雲搞得好”,“讓陳雲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

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又說:“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他又稱贊陳雲:“陳雲同志,特別是他,懂得較多。”可以說1959年廬山會議后期“反右傾”打斷了毛澤東恢復由陳雲主管經濟工作的想法。1962年七千人大會及其后,如果有一個讓毛澤東下台階的機會,由毛澤東提出恢復由陳雲主管經濟工作是可能的。但是,這樣的機會並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一個讓毛澤東心裡不快的決定。這就是在毛澤東去外地期間,1962年2月下旬“西樓會議”決定成立有決策權的中央財經小組,並於3月7日、8日召開了中央財經小組第一次會議,直到3月16日才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飛赴武漢征求毛澤東的意見。

陳雲曾說:“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會,毛主席要我講話,我不講話,主要是和稀泥,這不是我陳雲的性格,同時不能給毛主席難堪。”而成立以陳雲為組長並有決策權的中央財經小組是比那更讓毛澤東難堪的事情。其一,劉少奇等是在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實際上已經成立,並召開了一次有實質意義的中央財經小組會議之后,才去武漢向毛澤東報告的。這是毛澤東所不願看到的“我是個主席,我也沒有參與設計”的事實。

其二,1962年成立有決策權的中央財經小組,與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成立的隻有建議權的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在做法上、要求上都是對立的。

其三,毛澤東已經表示領導經濟工作他不如陳雲,讓陳雲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領導國民經濟調整他是願意的,由他作出“陳雲出山”的安排也是有可能的,而現在卻採取了讓毛澤東被動表態的形式、外力強加的形式,這也是毛澤東所不願看到的。這種難堪是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無疾而終的原因之一,也是后來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遠因之一。毛澤東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中就“聯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傾”。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劉少奇在檢查中也聯系到1962年推薦陳雲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的事情。劉少奇寫道:“由於我當時過分信任陳雲同志,並且偏聽他的意見,在思想上同他有共同性,所以我向中央和毛主席推薦陳雲同志做中央財經小組的組長。毛主席此時不在北京,我和中央其他幾位同志到毛主席那裡匯報了北京討論的一些情況,並把已經擬好的中央批發陳雲同志的講話的文件送請毛主席批發。我后來才知道毛主席是根本不贊成我們對當時的形勢估計和某些做法的。”

今天我們研究1958年和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一是要把真實情況弄清楚。說1958年中央財經小組與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一樣,是全面領導財經工作的機構,這是不真實的。說1962年毛澤東同意成立以陳雲為組長的中央財經小組,這也隻看到了表面的和片面的情況。二是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當時中央領導集體採取一線、二線的領導體制是不成功的。黨中央主席毛澤東處於二線,第

二把手劉少奇和總書記鄧小平處於一線,“兩線”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稍有對立,不善迂回、協調,勢必激化矛盾。“文化大革

命”這場悲劇,從一定的角度上說正是“兩線”矛盾激化的產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