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教授做客人民網
相關新聞:
毛澤東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觀和群眾觀,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整套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最具獨創性的理論成果。12月23日14:00時,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北京市委黨校姚桓教授做客人民網,以“毛澤東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創造性貢獻”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以下為訪談實錄: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的跟大家討論這樣一個題目:毛澤東對黨的群眾路線創造性貢獻。
毛澤東的名字是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現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在一起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很自然的想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那樣是在一條小船上誕生的,而且這條船已經航行了90多年,沒有一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那樣擁有8000多萬黨員,在一個十幾億人口國家成功的執政60多年,如果我們提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成事之基、制勝之道是什麼?可以講出很多,概括成一條就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軟實力,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之一,它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主要領導人,對群眾路線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可能網友問,群眾路線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毛澤東對群眾路線作出貢獻呢?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可是從唯物史觀到黨的群眾路線需要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國革命一個突出的特點,敵人的異常的強大和殘暴,革命力量每時每刻都在犧牲,所以共產黨必須以極大的努力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動員組織群眾革命力量才能夠生存發展。
是不是這樣說,革命實踐是孕育黨的群眾路線的土壤,毛澤東的獨特之處我覺得就是他的雙重身份,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這是他的雙重優勢,一方面他深深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水平很高,另一方面他從小在農村長大,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他既懂得農民的苦難,也知道他們身上蘊藏著偉大的力量,特別是毛澤東親身參加革命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群眾工作經驗,所以他能夠對實踐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運用於我們黨的全國群眾工作,所以能夠創造性的提出群眾路線的理論。當然,毛澤東也並非先知先覺,不是先知先覺的人,他對於群眾路線的認識、闡述有一個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很重要,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是艱難的,同時又是成功的認識工作革命的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歷程。群眾路線的產生和發展、毛澤東對群眾路線的闡述,大體上是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同步進行的。
下面我想對毛澤東關於群眾路線的論述做一個梳理,分五個方面:
第一, 毛澤東從世界觀的高度闡明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為群眾路線奠定理論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因而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作為思想家,毛澤東畢生都在思索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前進的動力問題,思考具有空前的 深度和 廣度。
可以這樣概括毛澤東的思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探治亂之源、求大同之境。就是在這一次次思考中,他找到了社會發展的關鍵,確信人民群眾決定歷史進程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堅定地認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由此出發,他把黨領導的革命看做人民群眾自己的斗爭,在革命斗爭中,他對人民群眾的偉大作用有深刻的認識和許多生動的比喻:比如,認為人民群眾是任何敵人打不破的 “銅牆鐵壁”﹔是八路軍不可缺少也必須倍加愛惜的“ 眼睛”﹔是能夠和共產黨一起搬走兩座大山的 “上帝”﹔是種子(即共產黨人)得以生根發芽的土地﹔是魚(指共產黨)賴以生存的“水”。講到水,有一個感人的故事:1949年,中央遷到北京郊區,有關部門為了安全,把周圍人清理出去了。毛澤東知道后生氣地說,“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個魚還有什麼安全,你就干死在那裡,餓死在那裡吧“。
正是由於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無論在任何時候,他總是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當大革命失敗、有人對前途悲觀失望之際,毛澤東堅信革命高潮一定會到來,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關於抗戰結局和過程的爭論中,他堅持持久戰觀點,最后勝利一定屬於中國,因為“兵民是勝利之本”﹔“一旦動員了群眾,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這匹野牛非燒死不可。在解放戰爭初期敵強我弱的條件下,他認為共產黨的小米加步槍終將勝過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因為帝國主義和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屬於人民。正因為始終相信人民群眾的作用,毛澤東才能夠為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最可靠的依靠力量,並科學論証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然性。這裡我想強調,毛澤東關於人民群眾偉大作用的 思想,一方面是徹底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另一方面,表達又完全是中國化的,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生動形象,非常容易被黨員干部所接受,產生極大的 啟示、鼓舞和 激勵作用。這些思想從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中國共產黨始終對勝利充滿信心。
![]() |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