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娟
積極防御,促進板門店談判成功
1951年5月底吳信泉受到毛澤東親切接見后,急切地返回了朝鮮戰場。接著,他遵照志司的指示,與軍裡其他領導一道,領導全軍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整訓工作。
12月1日,經過半年整訓的三十九軍奉命南下,接替四十七軍在西起臨津江,東至孝龍岱防御地區的防務,開始了在臨津江兩岸340多天的陣地防御作戰。
敵軍在志願軍連續五次戰役的打擊下,於7月被迫開始與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停戰談判。為了促進談判成功,志願軍決定以絕對的軍事優勢粉碎敵人一邊談判一邊組織兵力反攻的陰謀。
為此,吳信泉指示各部隊改善和加固坑道工事,把陣地建設成既能屯兵、生活的坑道,又有作戰的掩體、塹壕、交通壕的地下長城。他多方搜集資料,繪制了甲、乙、丙三種坑道平面圖和各種工事的標准,印發各連隊執行。
三十九軍全體指戰員揮鍬舞鎬,挖山不止,在正面20公裡、縱深17.5公裡的防御區內,鑿通了一座座大山,構筑了設施全、抗壓力強,既能屯兵又能長期生活的坑道2087條,總長達50余公裡,建有人員隱蔽部8537個。坑道四通八達,且與野戰工事結合起來,坑道外是250公裡長的交通溝、140公裡長的塹壕。
1952年5月15日,三十九軍打響了爭奪緩沖區的戰斗。8月底,經過20多次戰斗,斃敵3000多人,攻佔了新村南山、榆峴北山和190.8高地以北敵陣地諸高地。
從9月起,吳信泉率部展開了主動的戰術反擊,同時也是配合板門店談判的戰斗。當時,板門店談判反反復復,談判陷入破裂的邊緣,且美軍准備向志願軍再發動一次局部進攻。中朝部隊聯司決定舉行秋季戰術反擊,命令在第一線的三十九軍、十二軍、六十八軍在撤防之前,各選擇三至五個有利目標,對敵連續反擊。
9月18日,三十九軍率先向敵發起秋季反擊作戰,到10月23日止,所屬各師、團先后進行了222.9高地以東無名高地、198.6高地,高陽岱西山、北山和東山,水郁市北山、高旺山、西北山等反擊作戰。三十九軍每戰皆全殲守敵,給李承晚軍一師、美三師、美二師、美四十五師、英聯邦師以有力打擊。
1952年春,國內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也波及朝鮮前線。運動發展很快,但運動擴大化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吳信泉下到部隊檢查,發現不少意想不到的嚴重問題,這對部隊作戰指揮和戰斗任務的完成,是一個很大的干擾。為了保証戰斗的勝利進行,他立即向志願軍黨委和中央軍委發報,提出了正在前線作戰的部隊應立即停止“三反”運動的建議,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毛澤東的批准。從此,前線部隊停止了“三反”運動。
1952年8月2日上午,美軍飛機投下的一顆重磅炸彈,將位於梨木洞的一一五師前線指揮所炸塌,正在指揮所作戰室工作的副師長王扶之、師作戰科長蘇盛軾、作戰參謀陳志茂、《人民日報》記者劉鳴和指揮所三名工作人員共7人全被埋在坑道裡面。吳信泉獲悉情況后,立即下令組織工兵全力挖掘被炸塌的坑道,一定要盡快將人救出來。經過三天三夜奮戰,終於將王扶之和蘇盛軾、陳志茂救了出來,其余四人不幸犧牲。他指示一一五師立即將王扶之送到軍部,待危險期過后,再送回國內治療。
1952年11月6日,三十九軍奉命撤離臨津江兩岸防御陣地,開到成川地區休整。至此,在340多天的陣地防御戰中,三十九軍全體指戰員戰勝了敵人的飛機、大炮、凝固汽油彈、細菌彈、毒氣彈等各式各樣毒辣武器,戰勝了寒冷、潮濕等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殲敵22500余人,繳獲武器彈藥數以萬計,擊落敵機265架,擊毀擊傷敵坦克、汽車、大炮400多輛(門)。全軍不但未丟失一寸陣地,而且向前推進了十幾平方公裡。
三十九軍在朝鮮戰場沒有打過敗仗,沒有挨過彭德懷的批評。因此,三十九軍的將士們說:“三十八軍是萬歲軍,我們三十九軍是常勝軍!”長期擔任三十九軍軍長的吳信泉,理所當然是常勝將軍。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