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章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兩類矛盾的學說。
1956年12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公開提出了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兩類社會矛盾的思想。
寫作背景
1956 年被毛澤東稱為“多事之秋”,社會主義國家暴露出嚴重矛盾和問題。是年2 月14 日至25 日,蘇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開,這是斯大林逝世后蘇共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 月24 日夜至25 日晨,赫魯曉夫在會議閉幕前的秘密會議上,向全體代表作了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全盤否定了斯大林這位國際共運的重要歷史人物。
6 月4 日,美國《紐約時報》全文發表了赫魯曉夫的這個秘密報告,舉世轟動,報告內容則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反對社會主義的素材。隨后,一股洶涌的反蘇反共浪潮在世界范圍內掀起。對赫魯曉夫的這一秘密報告,毛澤東認為“一則以喜”,即“揭了蓋子”:破除了對蘇聯的迷信﹔“一則以憂”,即“捅了漏子”。他說:“蘇聯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論”)的核心內容即是“正確評價斯大林是非功過,實事求是對待共產黨領袖人物的重大失誤”,認為對斯大林的歷史功過作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的評價比較合適。
1956 年6 月和10 月,在東歐先后發生的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引發了毛澤東獨立思考如何把十月革命的普遍真理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毛澤東認為,“一論”所談已顯不夠,需要根據波、匈事件的教訓總結社會主義的搞法。11 月,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演說時提出反對“斯大林主義”和“斯大林主義分子”,稱斯大林錯誤的產生,根源在於使得個人崇拜產生的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連續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討論國際形勢,決定就東歐各國發生的問題寫一篇文章,題目最后定為《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再論”)。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