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小平:“家庭是個好東西”

——兼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有關共產黨人應如何對待家庭的論述

孫業禮

2014年01月06日08:27   來源:《黨的文獻》

原標題:鄧小平:“家庭是個好東西”

朱德在上世紀50年代對於馬克思主義者應如何對待家庭,也曾說過這樣一段箴言性的話:我們的國家有六億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庭,每個人在家庭中都負有一種不可推辭的光榮的養老養小的責任。可是有些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把養老養小的光榮任務,看成是一個額外負擔,把這些責任推給公家和集體,這是完全錯誤的。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並不是要取消家庭,而是要使家庭更幸福更美滿。養親教子的古訓,不僅現在適用,就是將來也是適用的。

重溫鄧小平有關家庭問題的論述和自身實踐以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有關這個問題的論述,對我們今天的共產黨人和干部群眾來說,是很有益處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家庭也正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對商品的崇拜,對金錢的崇拜,使人淡薄了親情。子女的扶養、教育,老人贍養、關懷,兄弟間的和睦,婚姻關系的穩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危機。一些年輕人認為家庭是負擔,不願意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這不僅對社會的穩定和諧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也使一些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感情的依托,產生心理的變態。

面對這種社會新情況,黨的領袖人物關於家庭問題的論述及其躬行實踐,就格外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了。

家庭的確是個好東西,它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生息繁衍的基本單位,是人類生產、生活、教育、消費的基本單位,也是人類感情的最終依托。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家庭的生產功能被逐漸弱化,但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家庭仍然是基本的生產單位。中國人對家,對於家庭更是有著特殊的依戀。家庭在中國依然有著極強的人文、社會功能。歷史經驗也說明,什麼時候忽視家庭的功能,企圖超越家庭就會帶來社會混亂。

共產黨人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要有大局觀念,不能隻顧小家,隻戀小家,隻為個人家庭謀福利。但在不以私害公、不損公肥私的前提下,也要有正確的家庭觀念,負起應有的家庭責任。

據說有一種小鳥可以飛越太平洋,她靠的是什麼呢?一截樹枝。她把樹枝銜在嘴裡,累了,她就把那截樹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上面休息。餓了,她就站在那樹枝上捕魚,困了,她就站在樹枝上睡覺。

家庭就是人生中的“那截樹枝”。銜著它有時會很累,很麻煩,但有了它,我們才能到達幸福的彼岸。

推薦閱讀: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喜愛和贊賞的老字號

鄧小平“帶頭禁煙”背后的故事

鄧小平、陳雲的改革思想比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