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小平:“家庭是個好東西”

——兼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有關共產黨人應如何對待家庭的論述

孫業禮

2014年01月06日08:27   來源:《黨的文獻》

原標題:鄧小平:“家庭是個好東西”

1992年1月27日,鄧小平視察珠海江海電子有限公司,在談到人才和創新問題的同時,出人意料地談到了家庭問題。他說:歐洲發達國家的經驗証明,沒有家庭不行,家庭是個好東西。我們還要維持家庭。孔夫子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單元,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他還特別舉例說明了家庭的社會功能。他說:都搞集體性質的福利會帶來社會問題,比如養老問題,可以讓家庭消化。歐洲搞福利社會,由國家、社會承擔,現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國家承擔不起,社會承擔不起,問題就會越來越大。全國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戶養活的。中國文化從孔夫子起,就提倡贍養老人。

鄧小平的這段談話,沒有被整理進著名的南方談話,因而不為人熟知。近來,從《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讀到這段話,感覺很新鮮,也很有味道。鄧小平的許多談話,看似信口說來,其實都是有感而發,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段談話同樣如此。

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把民族、國家、集體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但同樣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和睦和幸福。鄧小平就是這方面的典范。

鄧小平少小離家,南征北戰,四海漂泊,但對自己的家庭卻是特別地珍惜,對於自己的親人也總是牽挂在心。

1950年,重慶解放不久,鄧小平即將自己的繼母夏伯根從老家廣安接到了重慶,從此,夏伯根便與鄧小平一家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照顧,享受天倫之樂。

在最困難的時候,為了保護家人,他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1969年夏天,處於“軟禁”狀態中的鄧小平得知兒子鄧朴方傷殘情況后,親自致信毛澤東,請求組織上出面幫助解決鄧朴方的治療問題。為此毛澤東和周恩來都作了批示。10月,得知他們夫婦被安排到江西工廠勞動鍛煉后,當即向汪東興提出,帶繼母夏伯根一起去江西。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在江西三年多的時間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也是他個人和家庭生活最艱難的時候。這期間他通過汪東興多次給中央寫信,從這些信中我們很少看到他對自己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出要求,但對家人的關愛卻毫不掩飾。

10月17日,得到通知說,鄧朴方將被送到南昌同他們一起生活后,他致信汪東興說:我們深切地期望,鄧朴方能夠治好。現在病情既有好轉,可繼續治療下去,必能漸見好轉。所以,我們懇切希望他能在現在的醫院裡繼續治療下去。

1971年2月3日,就照顧鄧朴方事,再次致信汪東興說:我們上次給你寫信,希望鄧朴方能夠繼續治療,現在既然無法繼續治療,我和卓琳再三考慮,覺得還是把鄧朴方接到我們住地,同我們一起生活較好。我們請求組織上派人把鄧朴方送到南昌。6月,鄧朴方被從北京送到南昌。自此鄧小平和家人悉心照看鄧朴方,還盡量做到白天不耽誤下廠勞動。

11月8日,林彪集團覆滅后,鄧小平給毛澤東寫信,信中除表達了對林彪、陳伯達問題的態度外,在信的末尾寫了這樣幾句話:我希望能和子女們靠近一些,特別是兩個較小的孩子(毛毛和飛飛)。我們歲數大了,不免為兒女挂心,希望他們能分配到我工作的附近。這些就是我的一些心事,順便向主席訴說。毛澤東閱信后也深有感觸,在信封上批示:印發政治局。他家務事請汪(東興)辦一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