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越來越感到,陳獨秀的妥協方針是錯誤的
1922年8月下旬,根據剛結束的西湖會議精神,李大釗、陳獨秀准備拜會孫中山,商談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事宜,陳獨秀還約林伯渠到自己新居法租界環龍路銘德裡2號和李大釗見面。“三人已有很久未見了,這次在滬相見格外高興”。談到西湖會議情況,李大釗說:“仲甫對孫先生入黨方式打手膜有不同看法。我打算向孫先生建議,改進國民黨的一些方法,你有什麼看法?”
林伯渠贊成說:“孫先生組織中華革命黨,提出宣誓和打手膜……現在時過境遷,倘若向孫先生提出改進國民黨,這一點都不願改進,怎麼改進一個黨呢?”陳獨秀說道:“從上次馬林和孫先生談話看,孫先生雖然贊同馬林建議,但並未採取具體步驟。這次請守常去談,孫先生態度會怎樣呢?”林伯渠立即說:“現在和孫先生談兩黨合作是最佳時機。孫先生離粵赴滬時說,今日中國之外交,以國土鄰接,關系密切言之,則莫如蘇維埃俄羅斯。”
和陳獨秀、李大釗交談后,林伯渠直接去了孫中山寓所。孫中山聽林伯渠說共產黨領袖李大釗、陳獨秀想要見他,商討加入國民黨問題,高興地說:“好呀,你去安排一下時間,我隨時歡迎他們來。”此后,林伯渠便多次參加孫中山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會談。據記載,當時孫中山急於尋找新的同盟軍,“每次談話暢談不倦,幾達忘食地步”。稍后,孫中山接受了陳獨秀代表共產黨提出的意見,取消了打手膜等儀式,陳獨秀、張國燾等人便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
加入國民黨后,陳獨秀對林伯渠開玩笑道:“我和守常介紹你入共產黨,現在是你把我們介紹到國民黨裡來了。”林伯渠也笑了,說:“我加入共產黨是秘密的,你們加入國民黨是公開的,怕大不同呢。”
1923年,陳炯明部被滇、桂、粵聯軍擊敗,余部盤踞惠州、潮汕、梅縣一帶。2月下旬,孫中山在陳炯明兵敗后抵達廣州就任大元帥,林伯渠也到了廣州。這期間,陳獨秀參加完共產國際四大后,亦將中央機關由北京遷到廣州。1月23日,陳獨秀還被孫中山以總理名義任命為參議。林伯渠由於在國共兩黨之間斡旋得力,在1924年1月廣州國民黨“一大”上,更是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不久被孫中山指定為第一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
然不久即發生了中山艦事件,1926年4月1日,蔣介石借口要改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系,揚言為避免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力量發展引起“黨內糾紛”,應有一個“消除誤會的具體辦法”,提出所謂《整理黨務決議案》,主要內容是: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央、省、特別市黨部中擔任執行委員,其數額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委員數額的三分之一﹔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黨﹔共產黨須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中央主席保存﹔共產黨對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指示,須事先提交國共兩黨聯席會議通過方能下達等。
國民黨左派何香凝、柳亞子等都投票反對這一別有用心的提案,但中共中央領導人陳獨秀等和蘇聯顧問鮑羅廷採取妥協退讓的態度,他們派張國燾等到廣州指導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的中共黨團。張國燾到達廣州后,強使林伯渠等共產黨員接受這個提案,使《整理黨務決議案》得以順利通過。蔣介石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兼軍人部部長,隨后又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手控制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
當時任國民黨部長的共產黨員僅有組織部長譚平山、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農民部長林伯渠。按照中央指示精神,林伯渠、毛澤東、譚平山三人無奈提出辭呈,5月28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常委會議照准。據《陳獨秀與中國名人》一書記載,在上海的陳獨秀還就此寫了《給蔣介石的一封信》和《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說:“貴黨‘整理黨務案’原本關系貴黨內部,無論如何決定,他黨均無權贊否,凡為貴黨黨員者,當然有遵守之義務,而於黨外之團體,則殊無所關涉。”
“林伯渠對陳獨秀、張國燾等人採取妥協退讓政策使左派受挫,一想起來就感到痛心。此時見蔣介石陰謀得逞,林伯渠心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陳獨秀知道黨內多數同志憤憤不平,提出了‘包而不辦,退而不出’八字政策”。在此形勢下,林伯渠到程潛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六軍由警衛軍、建國贛軍、攻鄂軍、湘軍第五師以及收降的洪兆麟叛軍殘部改編而成,戰斗力薄弱。林伯渠到任后,糾正隊伍中的混亂思想,便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同時,他還在軍中發展共產黨員和團員,並挑選黨員團員以及國民黨左派人士擔任政治工作,使得六軍戰斗力迅速提高。
林伯渠很早就主張共產黨要掌握軍隊,在組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時,還曾建議中共廣東省委多建幾個師,但陳獨秀當時卻認為北伐時機不成熟,在其影響下,當時中共廣東省委主持軍委工作的同志反斥責林伯渠有軍閥思想,將林伯渠的正確主張予以否定,結果北伐時第六軍兵力僅有3000余人。
1926年7月,北伐軍正式出師,林伯渠隨第六軍行動。次年3月24日,在第二軍配合下,第六軍攻下南京。此時譚延闿按照汪精衛、唐生智等人的旨意,在一塊綢布上寫下密令派人交給程潛,要他在南京截留逮捕蔣介石,林伯渠直接參與了武漢方面打算逮捕蔣介石的謀劃,並親往南京與程潛進行接洽,但程潛並未同意。4月3日,程潛察知蔣將發難,遂假調和之名,離開南京急赴漢口報告。蔣介石下令第二、六兩軍離開南京,程潛令他們不要過江,不幸電報被蔣截獲。4日,蔣介石所部第七、十、三十七、四十等軍預先埋伏,包圍監視,在南京的第六軍第十九師陷入重圍,被蔣介石解除武裝。28日,蔣介石在南京借口驅逐共產黨,解除了第六軍剩余部隊的武裝,然后將其遣散改編。
5月中下旬,武漢國民政府命程潛恢復第六軍。軍長程潛遂在湖北武漢收容舊部。六軍成立后,27日晚上,林伯渠邀請陳獨秀到漢口紫陽裡52號寓所商談有關事宜。
“許克祥在湖南殺的都是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現在形勢更加嚴重,你要有准備。”林伯渠憂慮地說。眼看夏斗寅、許克祥相繼叛變,武漢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陳獨秀也知道形勢很壞,不久前已搬出中央機關61號,和秘書隱居起來。他接過林伯渠遞來的香煙,停了半晌沒有擦火柴,問道:“你對和森提出的‘兩湖決議案’怎麼看?”(在“兩湖決議案”中,蔡和森認為解決許克祥,要靠農民群眾自己,提出發展農民軍隊5萬以上,甚至提出推翻代表土豪劣紳的國民黨中央。)猶豫了一下,林伯渠點頭說:“共產黨目前很困難,要反蔣就少不了武裝。蔣介石解散第六軍,我和程潛都感到有責任,這是一個大教訓。和森的發展軍隊計劃,我在去年北伐前就提過建議。”
提到程潛,陳獨秀眼睛一亮,問:“如果把第六軍培養成中央工農軍,程潛會同意嗎?”“這事怕要你當面和程潛談。”林伯渠這麼說是有道理的,當時他雖然與程潛私交甚篤,而且林伯渠的三弟林祖烈即是程潛的女婿,兩人屬姻親關系,但改變軍隊性質,非同小可,程潛是什麼態度,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林伯渠家中,陳獨秀再次提到上次談到的話題,說:“能不能約程潛談談?”當時形勢已異常緊張,汪精衛反共意圖日益明顯,林伯渠也感到這是最后的機會了,便說:“好,我請李世璋找一個僻靜地方,然后再約你。”李世璋是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他在1925年北京孫中山先生追悼會上與林伯渠相識,1926年組建第六軍時,為政治部秘書,重組第六軍后,任軍政治部代主任。
幾人見面后,程潛提出先聽陳獨秀的想法,陳獨秀遂說:“如將六軍培養成工農軍,須將六軍中下層干部送海參崴培訓。”程潛躊躇了一下,轉身問林伯渠:“你的意見呢?”林伯渠早有准備,遂回答說:“做政治工作的人比較適合。”程潛說:“那就讓李世璋去。”不幸的是,這個方案最后因汪精衛分共,陳獨秀被免職而未能實施。更為遺憾的是,這次會見竟成林陳兩人的永別,“此后林伯渠參加南昌起義,陳獨秀隱居上海,兩人再未見面”。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