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語錄畫
表現毛澤東的領袖畫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大量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挂毛澤東的畫像就是一個最大的視覺表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期的宣傳畫(包括上海月份牌畫或年畫)中,以新中國建設成就為主題,毛澤東形象的宣傳畫大都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如《開國大典》、《毛主席閱兵》、《中蘇友好》、《群眾合作社》、《全國各民族大團結》、《毛主席的代表訪問太行山老根據地人民》、《毛主席和農民版畫家》、《豐衣足食》等。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工廠、學校、農村、兵營、商店、街頭凡是醒目的地方都有毛澤東畫像,甚至在窮鄉僻壤,毛澤東的肖像已代替了中國傳統家庭中堂供奉的傳統。毛澤東形象的宣傳畫也大肆泛濫,1967 年7月,“毛主席生活像”和《毛主席去安源》畫像出版,至年底共印發了2220 萬張。僅山西全省新華書店發行單張毛澤東語錄畫就達1109.5 萬張,毛澤東標准像598.5萬張﹔到1968年,全省毛澤東像的發行量已達2466萬張﹔從1966年7月至1970年第一季度,全省累計發行毛澤東像5446.2萬張。“文化大革命”10年間,僅遼寧省便發行各種毛澤東像1.245億張,每戶平均20 張。
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早創作以毛澤東語錄為內容的語錄畫是中央美術學院。1967年2月23日,中央美術學院紅色造反革命委員會提供了6幅語錄畫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報紙的編者按指出:“毛主席語錄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涌現出來的又一新生事物,是美術界的一項創舉。我們熱烈歡迎:毛主席語錄畫好得很,好得很。”“毛主席語錄宣傳畫的出現,和毛主席語錄歌一樣,可以形象地宣傳毛澤東思想,使毛主席的教導家喻戶曉,到處傳頌,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它將促進全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向前發展。”
毛主席語錄畫主要有這樣幾個類型:首先是毛主席語錄宣傳畫,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紀念白求恩》一文中的“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在七大所做的閉幕詞中指出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其次是毛主席語錄連環畫,在當時很多連環畫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毛主席語錄。第三是毛主席最新指示畫,如:“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一個路線,一種觀點,要經常講,反復講。隻給少數人講不行,要使廣大革命群眾都知道。”“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有些事沒有做完,現在還要繼續做,譬如講斗、批、改。”“你們要政治挂帥,到群眾裡面去,和群眾在一起,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搞得更好。”第四是毛澤東詩詞畫,如一幅毛澤東戴著“紅衛兵”袖章的宣傳畫,下面是他的《憶秦娥•婁山關》中兩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