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我看舊瓶子不能丟”——葉劍英談舊詩以及相關故事

袁小倫

2014年02月08日08:14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我看舊瓶子不能丟”——葉劍英談舊詩以及相關故事

晚年葉劍英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  

1973年至198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張燕回憶:“葉帥酷愛古典詩詞,他從上私塾起,就開始學習古典詩詞,以后一直沒有間斷。到了80多歲高齡的時候,他對一些名篇佳句,仍能整篇整段地背誦下來,而且非常流暢,記憶力之好,使我們都感到驚奇。他自己寫了不少詩詞,有好幾百首,有些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我們在他身邊工作,耳濡目染,對古典詩詞也有了愛好。葉帥很有興趣地教我們學習古詩詞,給我們講一些詩詞格律常識,有時還讓我們學著填詞寫詩。為了鼓勵我學詩詞,葉帥專門送給我《唐詩三百首》和《宋詞別裁集》。他說:學古詩詞,就是要多記多背,不是有兩句話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嘛。有一次,葉帥問我:‘辛棄疾的《南鄉子》會背嗎?’‘不會。’我說。‘給你一個小時,讀熟了背給我聽。’我趕緊找出《宋詞別裁集》,翻出《南鄉子》讀起來:‘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一連讀了十多遍,會背了,立刻去背給首長聽。背完后,他說了三個字:‘還不錯。’這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
  1972年至197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盧麗華回憶:“葉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經常過問我們學習的事。他鼓勵我們學習,要求我們不要荒廢青春年華,把在他身邊工作的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學文化,學英語。葉帥喜歡書籍,喜歡唐詩宋詞,也希望我們有這樣的愛好。他告訴我,軍科二號樓他有一間書房,要想看書可向我們開放,他還親自帶我去他的書房參觀。葉帥言談中經常說起唐詩宋詞,而且經常詩興大發。由於我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隻有初中文化水平,對一些詩詞有時聽得似懂非懂。這時,葉帥就耐心地進行講解,每次講完,還要求我理解、背誦。我在他身邊工作的相當一段時間裡,曾把背詩當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琵琶行》《長恨歌》這些長詩,我都是在葉帥的講解之后背下來的。”

1974年至1976年曾在葉劍英身邊工作的陳光群回憶:“有時,他把幾個工作人員叫到一起學古詩。他先講時代、作者,再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們聽。那時,我們這幾個人還年輕,文化水平都不高,最多不過上了初中。所以大家聽著葉帥娓娓說來,就像是聽故事一般。他講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朗誦的語調、神態,現在還很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還講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講完還不算,還要求大家都要背下來,並且時不時考考我們。所以,當時大家都很認真地在記、背,誰也不想被考‘糊’。在一段時間裡,學醫、學古詩、學專業成了我們這些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經常是葉帥在書房讀書、寫東西,我們則在外間屋咬著鉛筆‘啃’古詩,或是學自己的專業教材,也不斷地互相小聲求教或是交換一點心得。現在回想起來,才真正理解葉帥的心思,他是在給我們這幾個因‘文化大革命’而失去接受文化知識教育機會的年輕人,補上一點文化課。”

  從1938年5月葉劍英在廣州對新詩人蒲風說“我看舊瓶子不能丟”到今天,已經70多年過去了。舊體詩寫作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得到復蘇,現在正逐步復興,並出現了熱潮,正從復蘇走向復興。歷史的步伐証明了葉劍英的遠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葉劍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