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倫
很多人都知道毛澤東在談論詩歌時有一個難以自解的矛盾現象,那就是他喜好舊體詩詞卻又不提倡,不喜歡新詩卻予以推廣。
1957年1月12日,毛澤東復信臧克家:“這些東西(指毛澤東的18首舊體詩),我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詩當然應以新式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會議上,他卻又說:“中國詩的出路,第一條,民歌,第二條,古典,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新詩來,形式是民歌的,內容應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對立的統一。現在的新詩不成形,沒有人讀,我反正不讀新詩,除非給100塊大洋。”
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寫信給詩友陳毅,指出:“反映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古典絕不能要。但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將來的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
葉劍英對待舊詩和新詩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葉劍英與毛澤東的觀點“同中有異”。葉劍英與毛澤東一樣終生喜歡舊詩,卻又有過毛澤東所反對的教導身邊青年學習舊詩並樂此不疲的實踐。
主張舊瓶裝新酒,以舊詩歌的形式表達新時代的內容
迄今為止,雖未見葉劍英專門談舊體詩詞的文章和著作,但可以通過其詩詞作品的序跋以及與人談詩論文時所留下的文字記錄來探索其相關觀點。例如1925年的《滿江紅 香洲烈士》序:“……劍念河山依舊,人事全非,不禁愴然淚下者,悲痛之余,詞以悼之。”1952年在題字中講到《過五台山》的寫作緣由:“1947年秋,予參加阜平西柏坡全國土改會議,歸時游五台山,時已經土地改革,作三絕以紀之。” 1954年《戲作》序:“在軍委擴大會上,陳總以鯊魚皮包贈我,即席戲作。” 1958年《水調歌頭 車中戲作》序:“由莫斯科乘火車回國,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時正圖一○四失事,戲作。”1960年《草原紀游》序:“……有些趣事,詩以紀之……” 1965年《無題》序:“巡視了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極為興奮,特留四句……”1971年《慰陳毅同志》序:“毅公臥病,詩以慰之。”1972年《悼陳毅同志》序:“陳毅同志逝世,詩以悼之。”1977年《游學大寨雜詠》:“……到大寨參觀,感觸所及,詩以紀之。”可見,葉劍英的詩歌,大抵興之所至,或心有所念,或極為興奮,或悲痛之情,或有感觸,因而紀之、悼之、慰之、詠之,甚或戲之,絕不作無病呻吟之聲。
較為集中體現葉劍英的詩歌創作理念和對舊詩新詩態度的是他在廣州與詩人蒲風等人的一次談話。1938年5月上旬,在梅縣同鄉、國民黨六十五軍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曾其清的一次家宴上,葉劍英與同為梅縣老鄉的青年詩人蒲風等人談詩。
蒲風展示他出版的十本詩集,並要送給葉劍英。葉劍英對蒲風說:“看樣子你還不到30歲,就這麼多產豐收,真不簡單!”蒲風說:“請葉總多多指教。”葉劍英說:“我看寫詩著文,不光要求數量,更需要質量。現在抗戰工作忙,要節約紙張和時間。”大家點頭稱是。葉劍英接著說:“聽說你們不主張寫舊體詩,不主張舊瓶裝新酒,要把舊瓶子通通打爛,是嗎?”蒲風說:“從方向來說,我們主張發展新詩歌,舊詩歌死框框太多,太古板,不易學,不易懂,要入歷史博物館,讓位給新詩歌了。”葉劍英說:“我看不一定。”他指著在座的陳華說:“我看過他寫的舊體詩,寫得不錯嘛。”陳華說:“葉總看到的是我在《抗戰大學》上答讀者問的那首詩吧。那是一首通俗化的舊體詩,是舊瓶裝新酒的一種嘗試。葉總過獎了。”
停了一會兒,葉劍英庄重地說:“我看舊瓶子不能丟,至少目前不能丟。新瓶舊瓶可以並用嘛。比如演戲,不光要演白話戲,也可以演客家的外江戲、廣州的粵劇,不光演《三娘教子》,也可以演《子教三娘》。群眾還歡迎舊的,為什麼不可以並存呢?魯迅的‘於無聲處聽驚雷’,寫得多好啊,舊瓶裝新酒,裝得好會又香又醇。”接著,葉劍英從蒲風的十本詩集中挑選了《茫茫夜》《赤衛隊》《明信片》三本,並說:“《明信片》詩短小精悍,很適合戰時的實際。戰時要有倚馬可待的詩文。希望你們多寫好作品,為抗戰救國作貢獻。”
將散席時,葉劍英指著陳華及其女朋友廖瓊(中山大學學生,中共地下黨員)說:“你們兩位是梅縣鬆口人。鬆口是出山歌狀元的地方啊。你們曉得山歌狀元劉三妹嗎?”陳華說:“曉得,但那些歌詞一時記不齊了。”於是,葉劍英、陳華、蒲風、曾其清和廖瓊一起湊東湊西,憶起當年劉三妹與刁秀才斗歌的故事和幾段精彩的歌詞。葉劍英很高興地說:“你們聽,自古山歌鬆(客家話“鬆”與“從”諧音,也有贊頌鬆口山歌的意涵)口出,唱得多好。山歌來自民間,植根於群眾之中,內容豐富多彩,很受群眾歡迎,是一種很好的民間文學形式,歷久而不衰。我們寫詩要從山歌中吸收營養。”
事后,蒲風對陳華說:“那天晚上會見葉總,得益匪淺。葉總不僅精通武略,而且也精通文藝,對詩歌有獨特的見解。”陳華說:“這點我早就知道了。葉總是個將才又是政治家和詩人。你看他給《抗戰大學》的題詞和在中山大學的演講多麼富有文採啊。”
蒲風將這次談話內容記錄下來,發表在《民歌集》上。葉劍英與蒲風談詩,對蒲風的詩風轉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知,葉劍英和毛澤東一樣,都主張從民歌中吸取營養,但他認為舊詩歌不一定會讓位給新詩歌。葉劍英還主張舊瓶裝新酒,以舊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新時代的內容。
鼓勵身邊的晚輩和工作人員學習古典詩文
葉劍英似乎也不認同毛澤東關於舊詩“不宜在青年中提倡”的說法。在實際生活中,他鼓勵身邊的晚輩和工作人員學習古典詩文,甚至還手把手教他們寫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