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史義軍

2014年02月08日08:17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當戰斗打響時,女戰士付出的更多,有時是丈夫,甚至是孩子。

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在德給筆者講過她生第一個孩子時的情景:

1938年,我生下一個男孩兒。當時的環境惡劣,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吃,我又沒有奶水,隻好眼巴巴地看著小生命自己掙扎,情況一天不如一天。第五天,兒子死了。我因產后受風,全身浮腫,也在死亡線上掙扎著。一對朝鮮族老夫婦急得沒有辦法,只是看著我流淚。我想起在六軍被服廠時,用老鴰眼樹皮煮水給傷員洗傷口,可以消毒,就讓他們找這種樹皮用水煮。我用這水擦洗身子,還真見效,浮腫慢慢消了,身體開始恢復了。

抗聯老戰士金伯文也講過她生第一個孩子的經歷,那是1940年冬天的事情。她說:

農歷十一月初五的那天,在行軍中,我的腹痛漸漸加劇,部隊迫不得已停了下來。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兒子在冰天雪地裡降生了。朴大姐替我接的生……這時一個同志脫下了自己的破棉衣,把孩子包起來,再圍上一條破軍毯,然后由朴大姐背在背上。我年輕,什麼都不懂,隻覺得孩子生了下來,就像是一塊沉重的石頭落了地,身子頓時感到格外輕鬆,快活極了,馬上隨部隊開始了長途行軍。晚上,我們圍著火堆取暖。朴大姐把孩子從背上取下來,打開一看,孩子安然地躺在裡面。是啊,這個小生命還活著。同志們都高興地圍過來,欣然地看著,笑著,忘記了白天的緊張和疲勞,都各自將自己平時保存的一些補衣服用的舊布拿出來,給孩子當尿布。朴大姐拿著舊布,湊在篝火邊,一針一線地給孩子趕制了一件小棉衣。我十幾歲就離開了母親,在這種惡劣的環境生下這第一個孩子,若沒有朴大姐勝似母親般的照顧,我想這一關我是難過的,真是多虧了這位有經驗又能體貼人的好大姐(她於1963年左右病故於長春)。這時張忠福還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肇華”,就這樣孩子開始隨我在深山老林裡與敵人周旋了。

1939年,20歲的金玉坤經組織介紹與第十一軍大隊長隋德勝結了婚。金玉坤懷孕后,仍堅持戰斗,1940年4月14日她生下了一個女孩兒。隋德勝沒有時間看望金玉坤和孩子,隻讓警衛員送給金玉坤200個雞蛋,這些雞蛋大部分都被金玉坤送給了傷病員。部隊首長根據戰斗需要,動員金玉坤把孩子送到山外老百姓家撫養。金玉坤給孩子喂了最后一次奶,把孩子送給了一個老鄉。望著孩子稚嫩的面龐,金玉坤的眼淚奪眶而出。她從衣襟上撕下一塊布,在上面寫下一行字:“父,隋德勝﹔母,金玉坤。1940年4月14日生,乳名鳳蘭。”然后,她把布條系在孩子的內衣上,依依不舍地看著那位老鄉把孩子帶出了大森林……

多年前抗聯老戰士李敏曾給筆者講過,東北抗聯的女戰士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她們有著驚人的毅力。有一名女戰士叫許洪清,是七軍的,她有一雙解放腳,腳小,鞋大,由於長期行軍,腳都磨破了。盡管如此,她還堅持隨軍行動,而且還背個沒滿月的孩子。

在一次被敵人追擊的緊要關頭,她怕孩子哭,引來敵人,就給孩子的嘴裡灌上了大煙水,讓孩子迷迷糊糊地睡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