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史義軍

2014年02月08日08:17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東北抗聯中的女戰士

“八女投江”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1938年10月,東北抗聯第二路軍西征部隊一部,於返回寧安途中,在林口縣烏斯渾河與日軍遭遇。戰斗打響后,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楊貴珍、胡秀芝,第四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及戰士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八名女同志主動承擔掩護大部隊突圍任務,在彈盡糧絕時跳進烏斯渾河壯烈殉國。這一事跡1949年以后被改編成多種文藝形式廣為流傳,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個記錄“八女投江”故事的是周保中。如果沒有周保中在日記中記錄下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可能“八女投江”的故事就會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1938年11月4日,周保中的日記是這樣記載的:

我五軍關書范師長於西南遠征歸抵刁翎,半月前擬在三家方向渡過烏斯渾河,拂曉正渡之際,受日賊河東岸之伏兵襲擊。高麗民族解放有深久歷史之金石峰及婦女冷雲、楊貴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軀。寶清有我聯軍第五軍第三師八團一連激戰日賊及偽蒙軍之烈士山,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1948年秋,女作家顏一煙准備以“八女投江”為題材寫一個電影劇本。她找到了馮仲雲,馮仲雲給她講了許多氣壯山河、光彩照人的英雄故事。當她說准備寫“八女投江”時,馮仲雲立刻說:“太值得一寫了!”馮仲雲還給她開了介紹信,為她提供了許多採訪的方便條件。劇本初稿寫完后,顏一煙又請馮仲雲審閱,並就能否虛構等問題征求馮仲雲的意見。馮仲雲看完劇本后非常肯定地說:“當然可以,藝術不是照相。你這樣寫,雖然對八位女英雄來說不是真人真事﹔可是對整個抗聯說來,就是真人真事,因為你表現了當時抗聯的真實。”

周保中的日記和馮仲雲的積極支持,以及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藝術創作才使得“八女投江”的故事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光彩照人。

冷雲等人犧牲后是留有尸體的。后來,胡真一回憶說:

河裡有柳樹,有的被水沖到下游,有的背包挂在樹枝子上。人起不來了,八個人一個都沒出來。師裡派人去找,沒找到人。

就要封江了,部隊還要遠征,柴世榮提出部隊直接撤到穆棱。第二年春天開江了,這幾個人挂在樹上,八個人的尸體被樹毛子給挂住了。柴世榮決定把八個同志的尸體撈出來,挖坑把八個同志埋葬了,就在河邊挖坑把人埋了。柴世榮對我說,冷雲也死了,死得挺慘,在柳樹毛子裡撈出來的。他心情不好。

當時八女有墳,后來墳被水沖平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