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紅軍哥哥”卜谷

2014年02月25日08:2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紅軍哥哥"卜谷

卜谷近照

鄉村採訪

卜谷在瑞金市澤覃鄉澤覃村採訪原汀瑞游擊隊老紅軍戰士92歲的張開發

贛南客家有句俗話“口吃者勤說,足跛者勤走。”卜谷,就是這樣一位勤走的人。卜谷腳跛,那是8個月時患小兒麻痺症惹的禍,但這點缺陷,沒能阻擋他行走的步履。贛南多山,大多地方是山嶺、山野、山村,其中不乏窮鄉僻壤。他總是在不斷地行走,走遍了所在贛州市18個縣市365個鄉鎮,有些地方還反反復復地走。

他到處行走,是去採訪散落在大山深處的老紅軍、老蘇干以及紅軍的家屬、后代,是去尋覓紅軍留下的足跡、墨跡、業績……30多個春秋,走多了,走熟了,走親了,卜谷的心就貼在了贛南的大山上,許多紅軍老人都把他當兒子看待,一些后輩更親切地喚他為——紅軍哥哥。

他把行走採訪來的真實史料轉化為文學創作的內容,先后寫出《少共國際師》《紅軍留下的女人們》《為毛澤覃守靈的紅軍妹》等紀實作品,進行了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新探索、新表達,引起文壇和社會廣泛關注。

紅土地故鄉的人與事:

與生俱來的緣

卜谷勤走,那是因了一份深深的情緣。卜谷是出生在贛南的作家,是贛南的山水養育了他。

他的血管裡,流淌著的就是紅軍的血。他的父親和岳父、伯父都是參加長征的紅軍干部,母親是南下干部﹔在他的家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當紅軍。過去的那些人與事,起初並不需要他刻意去尋求,卻時不時讓他遇著、撞著,就像樹上掉果子,常砸著他的頭哩。后來,那些個人與事,卻化作了一個個漩渦,卷著、吸著,將他裹挾而去,不能自拔。

贛南,是當年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這片土地,深深地烙上了紅色革命的印記,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萬多人。卜谷生於斯,長於斯,與紅土地的歷史、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緣。有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反映和表現那場革命,這曾讓他著迷。但他慢慢地有一種覺察:許多作品只是從黨性的角度寫,寫領袖人物,把普通人的事件嫁接於領袖身上去表現,並把革命的成功歸功於領袖。這與他聽聞到的那些人與事,似乎有一種差異,因為投身那場革命的人,有許許多多是普通的人,默默無聞的人。這裡面肯定忽略了某些方面,忽略了許許多多底層普通的人、默默無聞的人。這可不是一般的問題,這關系到那場革命的基礎是什麼、歷史的主體是什麼的重大問題。

還有,主流宣傳中,隻注重革命的成功、勝利,似乎革命就是無往不勝。這肯定也有忽略,忽略了許許多多的失敗﹔忽略了失敗后普通小人物的命運:苦難、隱忍、堅持與忠誠……

卜谷深深懂得贛南紅色歷史的分量,因為那場革命是發生在贛南的最偉大的歷史事件,且是在贛南人民廣泛參與下進行的。作為這塊紅土地的兒女,有責任根植於紅土地,把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這段歷史故事真實講述給后人。“我們不說,不會有更多的人去說。”因為他自己也是從生活的底層走過來的:他先是無線電廠的一名普通職工,后在縣廣播站、縣委報道組從事新聞工作,再后來在地區文聯搞文學創作,逐漸成長為國家一級作家,經歷了不少的痛苦磨難,深深懂得底層的苦難所蘊涵的精義。所以,卜谷給自己做出了一個人生定位,即用此生專注做好一件事:在這塊紅土地上挖掘更多的真實史料,從人性的高度,書寫紅土地上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挖掘普通人性在戰爭中的表現。他要通過這一特別的角度,觸摸和呈現歷史的真諦,以啟迪世人。

於是,他邁動他那不太靈便的雙腿,辛勤地奔走於贛南群山的折皺中。由於腿腳的不靈便,在崎嶇山道和泥濘田埂上跌跤是家常便飯。跌倒再爬起,繼續前行,為的是探尋那些易被人忽略、鮮為人知的鐵血史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