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陳獨秀的四個本質差異

張家康

2014年03月12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農民·紅軍

1927年7月,陳獨秀給中央遞交了辭職信,自此離開了領導崗位。與此同時,毛澤東也已厭倦與國民黨論爭的“口水戰”“筆墨戰”,意識到與國民黨斗,還是要靠實力和槍杆子,城市不是中共的優勢所在。他毅然選擇了農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以“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

1923年4月,毛澤東在領導水口山礦區工人罷工時,發現這些工人原本就是農民,他立即派工會領導成員劉東軒、謝懷德回到他們的家鄉衡山縣岳北白果鄉開展農民運動。這個鄉有很多農民在水口山礦區做工,受過毛澤東的教育,親歷過水口山礦區罷工,感受過團結起來的力量。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農民就發動起來。9月中旬,湖南第一個農會——岳北區農工會成立。根據開展農運的經驗,毛澤東在中共三大上主要介紹農民運動的情況,強調農民問題的重要意義。中共也曾研究與討論過農民問題,而將農民運動在黨的代表會議上正式提出,卻是毛澤東開的頭。對於這一點就連張國燾在晚年也不得不真心地佩服。他說:“他(毛澤東)向大會指出,湖南工人數量很少,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更少,可是滿山遍野都是農民,因而他得出結論,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他還証以中國歷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農民暴動為主力……”

如果說陳獨秀忽略了農民問題,那顯然有失公允。早在1923年7月,他就在《前鋒》發表《中國農民問題》,這篇被鄧中夏稱為“算是精審可觀,對於中國農民狀況分析得很細致”的文章指出:“農民的大群眾,在目前已是國民革命之一種偉大的潛勢力”,國民革命“不可忽視農民問題”。他對農民的經濟狀況、階級構成以及所受的壓迫,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也給中國農民指出了改變命運的途徑,那就是“教育與宣傳” “組織消費協社” “組織農民借貸機關” “組織谷價公議機關”和“抵御兵匪、改良水利”及“縣長民選”等。雖然如此,他對農民的一些關鍵問題,如土地問題、農運問題等缺乏足夠的認識。

1924年12月,毛澤東離開上海回長沙養病。次年2月,來到家鄉韶山,走戶串門,與鄉親們拉家常交朋友,對農民進行思想啟蒙教育。除辦起20多所農民夜校外,還創辦了農民協會,更重要的是在韶山積極發展共產黨員,創辦了中共韶山支部。他在韶山時間不長,領導的農民運動卻有聲有色,走“在各縣之先”,成為“湖南全省之中心”,而農運一開始即“作經濟政治斗爭”,“時常與地主土豪發生沖突”。

毛澤東認准了中國革命的廣闊天地在農村,中國革命的生力軍是農民,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農民運動上,可總書記陳獨秀卻始終對農民運動存有偏見,說農運已經“過火”“幼稚”“動搖北伐軍心”“妨礙統一戰線”等。1927年1月,毛澤東帶著陳獨秀所提的這些問題,徒步考察了湖南的湘譚、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農民運動。毛澤東並非沒看到農民運動的過火之處,但是,他主要是看到了農運的本質和主流,這就是昔日的泥腿子、庄稼漢,如今也在農村挺直了腰杆說話,這是天翻地覆的事情。因此,他得出結論:“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這是好得很。”

大革命失敗前夜召開的中共五大上,毛澤東和彭湃、方志敏等將籌劃已久的分配土地的方案,提交大會討論。可是,陳獨秀沒在大會上提及。“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國共分裂已是大勢所趨,“心情蒼涼”的毛澤東正在思考和運籌著下一步的革命行動。大革命失敗后,就在陳獨秀給中共中央一封又一封去信,憤憤不平地辯說時,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創建人民武裝——工農紅軍,與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武裝割據。

紅軍日益發展,工農武裝割據已成星星之火時,陳獨秀卻站出來對紅軍和蘇區大加討伐。他寫了《關於所謂“紅軍”問題》等文章。這些文章已不是一般地反對武裝斗爭,也不僅僅是對農民有著“紳士式”的歧視,而是惡狠狠地污蔑紅軍的社會基礎是“災民、土匪、神兵、紅槍會、大刀會、刀匪”,由這些“極惡劣的分子來革命,便是從好處向壞處革命了”,並說紅軍的游擊戰爭是“土匪式的騷擾”。因此,“統治階級罵我們是共匪和匪共並稱,都不足為異”。時值國民黨對蘇區發動“圍剿”,蔣介石把這篇文章大量印刷,向江西蘇區廣泛散發,這就難怪有人說蔣介石對紅軍和蘇區是“武剿”,而陳獨秀則是“文攻”。

與陳獨秀主張“國民會議”、取消革命的思想背道而馳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卻牢牢把握槍杆子,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並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四次“圍剿”中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革命根據地。后來的歷史証明,如果中共沒有軍隊和根據地,中國革命的勝利就無從談起。毛澤東在創建人民軍隊的過程中,已與這支軍隊水乳交融、血脈相連,廣大指戰員也在實戰中意識到毛澤東的重要地位,以至在他被排斥時,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也沒有多大的減弱。這是毛澤東與陳獨秀的不同之處,也是毛澤東的高明之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