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陳獨秀的四個本質差異

張家康

2014年03月12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22年,出席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陳獨秀(前排左一)和瞿秋白(后排左一)等

李澤厚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中說,陳獨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於“他遠遠缺乏與中國社會極其復雜的各個階級、階層打交道的豐富經驗,也缺乏中國政治需要的靈活性極強的各式策略和權術,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實力基礎(如軍隊、干部)”,他又“忽視了農民作為中國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對蘇區和紅軍)”,這是他“注定要失敗”的主要原因。毛澤東作為陳獨秀之后的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備和擁有的恰恰是陳獨秀缺乏和忽視的,這正是毛澤東與陳獨秀在本質上不一樣的地方。

家教·秉性

陳獨秀長毛澤東14歲,兩人出生環境不一樣,所受家教不同,秉性各異。陳獨秀不滿兩周歲的時候,父親便被瘟疫奪去生命。母親對他的個性影響極大,她對兒子的唯一要求“是考科舉,起碼也要中個舉人,替父親爭氣”。母親雖沒讀過什麼書,卻比較開明,從不拿“忠孝節義”的道德說教來束縛和規范自己的孩子。陳獨秀評價自己的母親很能干,本質上又是個老好人。他說:“有人稱贊我嫉惡如仇,有人批評我性情暴躁,其實我性情暴躁則有之,嫉惡如仇則不盡然,在這方面,我和我的母親同樣缺乏嚴肅堅決的態度,有時簡直是優容奸惡,因此誤過多少大事,上過多少惡當,至今雖然深知之,還未必痛改之,其主要原因固然由於政治上不嚴肅,不堅決,而母親的性格之遺傳,也有影響罷。”

陳獨秀5歲時過繼給叔父陳衍庶,嗣父是個舉人,曾在東北做過官,少年陳獨秀曾隨嗣父去過東北,親眼目睹沙俄士兵隨意殺人、奸淫婦女的暴行。這慘烈的一幕幕,對他刺激極深,每每“思之當一大痛哭”,他為國人“隻爭生死,不爭榮辱,但求偷生苟活於世上,滅國為奴皆甘心受之”而感到羞辱,誓言“我等在全國中雖居少數之少數,亦必盡力將國事擔任起來”。這種壯烈的民族情懷,貫穿了他的一生。與陳獨秀不同的是,毛澤東出生在閉塞的韶山沖。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勤勞節儉,精明能干。父親對他要求不高,隻要能識字打算盤。

當祖父拿著戒尺,硬逼著年幼的陳獨秀背誦經書時,隻有6歲的毛澤東已經在外祖父家,和表兄弟們一起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星勞動,較早地知道了稼穡勞作的艱辛。毛澤東9歲才開始讀書,雖說書是讀得晚了些,可他悟性好,記憶力強,舊時讀書人必備的默寫背誦的功夫,對於他來說一點也不難。

少年毛澤東讀書時就愛思考,他發現一個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問題,那就是《水滸傳》《西游記》和《三國演義》等“這些小說有個特別之處就是裡面沒有種地的農民”,都是“勇士、官員或者文人學士,沒有農民當主角”。在重溫這些小說內容后,他終於明白:“我發現它們全都頌揚武士,頌揚人民的統治者,而這些人是不必種地的,因為他們擁有並控制土地,並且顯然是迫使農民替他們耕作的。”

辛亥革命的前一年,長沙發生飢民暴動,官府實行殘酷鎮壓,暴動者的頭顱高挂在長沙城南門外示眾。這一事件轟動整個湖南,也給時在韶山東茅塘讀書的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事:“我覺得跟‘暴民’在一起的也是些像我自己家裡人那樣的普通人,對於他們受到的冤屈,我深感不平。”

陳獨秀顯然沒有這麼近距離地接觸農民,在這個年齡段,他在大哥的督促下,整天埋在經書子集裡,以預備科舉考試。18歲那年,為了“母親的心願”,才隨大哥到南京參加江南鄉試。一路進京科考的經歷,給他刺激極大,深感科舉制度的腐朽與黑暗,這才與科舉決絕。由南京回安慶后,他撰寫了《揚子江形勢論略》等文,向清政府提出長江防務的方案。他的這些文章仍然主張依靠皇帝進行改革,以達到富國強兵、抵御外侮的目的。

毛澤東13歲就和家中的雇工一樣,在田地裡勞動,晚上回到家中,還要在昏暗的油燈下給父親記賬。但他不願困守在韶山沖,要走出去獨闖天下。他知道父親絕不會同意,而要讓父親放行,再用硬碰硬的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聰明的他找來八舅文正瑩、堂叔毛麓鐘和表哥王季范當說客,這些人在鄉間很有聲望。父親在他們的勸說下,終於同意他去湘鄉東山小學堂讀書。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背著簡易的行囊,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出了韶山沖。

陳獨秀自小就缺乏這種圓融變通的心計。兒時為了背書,不知挨了祖父多少板子,年邁的祖父就想聽到孫兒的求饒聲,可他偏偏不,手打腫了,屁股打紅了,心疼得母親在一旁暗暗垂淚,可是他卻咬緊牙關,一聲不吭。憤怒的祖父氣得怒目切齒地罵道:“這個小東西,將來長大成人,必定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凶惡強盜。”這種倔強剛烈的性格,以及一條道走到黑的偏執,似乎伴隨陳獨秀的一生,使他為此吃了不少的苦頭。


頻道精選:

圖集:孫中山與宋慶齡牽手十年 革命與愛情融為一體

紀念雷鋒:盤點1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手跡

 

點擊進入專題>>鄧小平檔案系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