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十二集團軍:劉鄧大軍中的“無敵鐵拳”

董保存

2014年03月14日08: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第十二集團軍前身為解放戰爭時期組建的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左圖為第六縱隊首任司令員王宏坤,右圖為六縱改編的第十二軍首任軍長兼政委王近山

溯源尋根

如果尋根的話,第十二集團軍是由黃麻暴動后成立的紅軍第七十四師一部、抗日戰爭中成立的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一部和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一團一部以及河北抗日義勇軍冀察游擊隊一部發展而來的。

1945年10月15日,晉冀魯豫軍區將太行軍區部隊組成的韋(杰)張(國傳)支隊、石(志本)何(柱成)支隊、秦(基偉)向(守志)支隊和太行軍區第六軍分區直屬隊合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王宏坤任司令員,段君毅任政委,下轄第十六、第十七和第十八旅,這就是第十二集團軍的前身。六縱成立后,很快就成為劉伯承手下的一支主力部隊。

1946年8月底,定陶戰役發起前,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主持作戰會議,劉伯承問各個縱隊的司令員、政委:“這一仗能不能打?敢不敢打?”會場上一時沉默。六縱的代司令員王近山站起來,操著濃重的黃安口音說:“一號(劉伯承司令員)、二號(鄧小平政委),我和政委商量了,六縱堅決要求打,打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在作戰中,王近山率剛成立不到一年的六縱先在韓集殲敵傷敵1500余人,后又與敵人血戰大楊湖,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名聲,為消滅國民黨整編第三師立下首功。

在接下來的巨野戰役徐庄戰斗中,第六縱隊十八旅五十二團一連機槍班班長王克勤帶領全班同志打退敵人多次反擊,頑強地守住了陣地。戰后,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的社論,從而在全軍開展了“王克勤運動”學習高潮,有力提高了我軍戰斗力。

在挺進中原時,六縱政委杜義德指揮部隊強渡汝河,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殺出一條血路掩護野戰軍領導機關安全突圍。1948年7月,六縱又以“刀劈三關”的大膽戰法一舉攻下襄陽古城,生擒特務頭子康澤。戰后第十七旅四十九團被授予“襄陽特功團”光榮稱號。

1949年2月9月,參加淮海戰役之后的六縱在安徽蒙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王近山任軍長兼政委,參加渡江戰役和進軍四川,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重慶。在成都戰役中,第三十六師一○六團先頭連指導員王銀虎帶領10名戰士生俘敵軍1個團1000余人。

1950年12月,第十二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此時又有一支勁旅加入第十二軍的行列。原隸屬第十一軍的第三十一師(該師一○一團前身為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師,抗日戰爭中是名震太行的一二九師七六九團)編入該軍,第三十六師繼續留在四川。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第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在三八線以南將近100公裡處被敵軍重兵包圍。他們不僅成建制突圍返回,還俘敵240名,創下戰爭史上的奇跡。在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中,第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將第十二軍調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成立了五聖山戰斗指揮所,由第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統一指揮上甘嶺前線作戰的第十五軍、第十二軍。李德生帶第十二軍上去的時候,工事已經基本被炸毀,陣地上一片焦土,一腳踩下去淹沒膝蓋,他們想方設法堅守陣地,打退了美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取得了戰役的最后勝利。

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第十二軍共殲敵約50萬人。先后涌現出楊春增(第三十五師一○四團副排長)、伍先華(第三十四師一○○團二連班長)、胡修道(第三十一師九十一團五連戰士)等著名戰斗英雄。

20世紀60年代初,第十二軍又創造出著名的“郭興福教學法”,為全軍開展的“大比武”運動蹚開了路子,作出了貢獻。

1 9 8 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集團軍,軍部駐在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江蘇徐州。


頻道精選:

圖集:孫中山與宋慶齡牽手十年:革命與愛情融為一體

【特別策劃】那些年,開國元帥與夫人們的婚戀往事

紀念雷鋒:盤點1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手跡

王震一生記錄:“革命猛將 建設闖將”的光輝歲月(組圖)

點擊進入專題>>鄧小平檔案系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