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央蘇區的紅色金融

張孝忠

2014年04月24日15: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扛杆,是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中央蘇區時期,蘇區的領導者們在領導蘇維埃經濟建設時就高度重視金融建設,充分發揮紅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戰爭、發展工農業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運動、鞏固蘇維埃政權諸方面的重要作用。

蘇區金融三奇葩

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先后在贛西南地區領導發動吉安東固、萬安、泰和、永豐、贛縣大埠、信豐、於都、尋烏、南康譚口和興國崇賢等地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了工農武裝,開辟了東固、橋頭等蘇區。其后,革命武裝力量不斷發展,蘇區區域不斷擴大。為了活躍蘇區經濟,打破敵人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鞏固蘇區紅色政權,各蘇區大力開展包括經濟建設在內的各項建設。其中,在經濟建設上,盛開了三朵奪目的金融奇葩。

東固平民銀行。東固平民銀行,位於東固蘇區東固街一棟灰頂白牆、磚木結構的中西合璧式樓房內。它是由紅色政權創辦的第一家銀行,也是中央蘇區最早創辦的銀行,紅色中華的金融史自此開創。

1927年2月,共產黨人賴經邦等在吉安縣(現青原區)東固澗東書院成立了第一個黨小組領導開展革命運動。1928年2月,中共東龍區委(9、10月間改為東固區委)成立,東固蘇區初步形成。東固蘇區包括了江西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5縣交界的廣大地區,全盛時期面積達2000平方公裡,人口達15萬。東固蘇區創造了獨特的斗爭經驗,是被毛澤東稱之為“李文林式”、陳毅稱之為“東井岡”的紅色割據區域。

東固蘇區的崛起,嚴重威脅著國民黨在贛西南的統治。然而,東固蘇區和其他蘇區一樣,處於四面白色區域的包圍之中。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經常對蘇區進行軍事“清剿”,同時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為了解決東固人民和部隊的給養問題,發展生產,活躍市場,中共東固區委領導蘇區軍民積極開展反經濟封鎖斗爭,並決定成立東固平民銀行。

1928年10月,由農民協會出面集資、紅二團資助銀洋4000元作為基金、以原消費合作社為基礎的東固平民銀行正式成立,黃啟綬任行長,黃啟綬、劉經化、汪安國、王全享、邱有文、李文連等7名共產黨員組成平民銀行工作委員會,負責銀行的日常事務和業務活動,同時雇用了兩名職員。

東固平民銀行開始發行的紙幣,稱“東固平民銀行銅元票”,是紅色政權的第一張紙幣。紙幣的票面分1元、5角、200文、100文4種。開始發行的紙幣為蠟紙刻版印制,后來改為油印木版印制。隨著銀行業務的擴大,不久又印發了2元紙幣。

毛澤東對東固平民銀行頗為重視。1929年2月,紅四軍到達東固與紅二、紅四團會師后,毛澤東在李文林陪同下,親臨東固平民銀行考察,並派人給予指導和改造。1930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紅軍領導人又先后親臨考察。

東固平民銀行的基金,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一是向東固地區的黨員、干部借貸﹔二是由當地的社會公堂及富有之家捐助﹔三是在區委的革命活動經費中借貸﹔四是開展銀行儲蓄,宣傳動員革命群眾向銀行存款。到1929年春,銀行基金擴大到8000元,發行紙幣2萬元。

1930年秋,紅軍攻下吉安后退到東固時,給東固平民銀行撥了兩台石印機,配備了石印工人,東固平民銀行的紙幣自此全部換成石印,並添上了顏色。

信用是銀行的生命。在基金充足或不太寬裕的情況下,東固平民銀行都堅守信用,做到隨到隨兌,有多少兌多少,因而紙幣深受歡迎,很快流通到興國、泰和、永豐、吉水等地。

1930年3月,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成立,東固平民銀行歸轄於贛西南蘇維埃政府財政部,並改組為東固銀行。10月,再改稱為贛西南工農銀行。

江西工農銀行。江西工農銀行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贛西南革命形勢大發展中創建起來的,它經歷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的艱苦歲月,迎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的成立。

1930年10月,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成立,贛西、贛南蘇區連成一片,蘇維埃區域由南豐到永新,由尋烏到峽江,地跨25個縣,佔有14座縣城,橫斷江西半壁河山。

蘇維埃運動的迅猛發展,紅軍力量的不斷壯大,深深地刺痛了蔣介石。蔣、馮、閻軍閥混戰一結束,蔣介石便調集10萬大軍,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因此,無論是為著紅軍反“圍剿”的大量給養,還是為著贛西南蘇區的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立統一的財政金融,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鑒於此,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於1930年11月27日發出《秘字第四號通令》:“本政府為要取得這一決戰的勝利,當然要准備充分的經濟,為了這一決戰的勝利之需,因此本政府財政部以一百萬現金創設大規模的江西工農銀行,同時財政部為著要使金融有廣泛的流動,使我革命群眾與紅軍在經濟上有絕大的充裕,因此發行鈔票一百萬元。”“該鈔票在赤區一律通用。”

江西工農銀行成立於吉安城,行長顏達,有職員、印刷工人10余人,石印機七八台。江西工農銀行成立后,先后發行了4種“暫借發行券”、銅圓票投放市場。此前的東固平民銀行在根據地有良好的信譽,因此作為臨時貨幣發行的“暫借發行券”獲得了當地群眾的踴躍購買。江西工農銀行很快籌集到200萬元,使紅軍獲得了給養保障,為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奠定了經濟基礎。

1930年11月,江西工農銀行遷至吉安縣東固瑤下,后又隨軍轉戰,先后遷駐永豐縣的龍岡、興國縣的蓮塘、萬安縣的良口和興國縣的水頭庄等地,最后遷駐瑞金。江西工農銀行雖隨軍轉戰各地,但始終堅持營業,也從未停止過紙幣的印制。其發行的紙幣,一直流通到1932年夏。

江西工農銀行自成立以來,為組織貨幣流通、活躍蘇區經濟、支援革命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在充沛的物資支援下,紅軍5天之內兩戰兩勝,殲敵逾萬。1931年1月,蔣介石10萬大軍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被不到4萬人的紅軍徹底粉碎。

閩西工農銀行。閩西蘇區建立初期,金融市場非常混亂,不僅有國民黨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等四大銀行的紙幣,還有土著軍閥、資本家發行的錢鈔,而且銀價極不統一,嚴重地影響了蘇區人民生活的穩定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實行統一的貨幣制度,蘇區急需有自己的銀行。

1930年9月召開的閩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指出:“目前為要調節金融,保存現金,發展社會經濟以爭取社會主義的前途,唯一的辦法是建立閩西工農銀行,各縣設分行。”隨后,閩西蘇維埃政府發布了“關於設立閩西工農銀行”的布告,隨即由阮山等著手籌備。

11月7日,閩西工農銀行正式成立,由阮山、曹菊如、鄧子恢等7人為銀行委員會委員,阮山任行長。閩西工農銀行總行設在龍岩,各縣設立分行,營業范圍有存款、放款、匯兌、買期票、買賣金銀、發行紙幣、鑄造銅幣,兼營儲蓄。

閩西工農銀行成立后,發行了面額為1元的銀圓券和面額為1角、2角的銀圓輔幣券等3種面額的貨幣。1930年11月25日首次發行一元券3萬張﹔1931年5月閩西工農銀行遷至永定虎崗時,又發行了1元和1角、2角鋪幣券。同時,閩西工農銀行還發行了股票20萬元,每股按1元(大洋)為單位(不收紙幣,金銀器可折算大洋)。各級政府、工會、部隊組織募股委員會動員廣大軍民募股。一時間,閩西蘇區內出現一股購買股票熱潮。廣大婦女取下身上佩帶的金銀器紛紛購買股票,一些商人也按捺不住心情認購股票,從而使得閩西工農銀行的基金快速充實、擴大。

閩西工農銀行貨幣發行后,即順利佔領市場,成為根據地內的主導貨幣。

閩西工農銀行在活躍蘇區經濟、溝通蘇區內外赤白貿易、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支持農業生產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蘇區的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空前活躍,特別是長汀縣城的水東街,商品經濟紅紅火火,熱鬧非凡,大大滿足了蘇區軍民的需求,被譽為“紅色小上海”。

1930年底,閩西工農銀行隨閩西蘇維埃政府撤離龍岩城,先后輾轉到永定虎崗、上杭白砂和長汀涂坊。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離開長汀后,閩西工農銀行的業務旋告結束。閩西工農銀行的貨幣流通4年多后退出了流通領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