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實錄:張小康王貴等談《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2014年05月21日14: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十八軍司令部偵察科參謀、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藏學專家王貴

[主持人]:張老師今天把王叔叔帶到我們現場,從一進演播間就在說王叔叔,可以看出來對上一輩叔叔阿姨心中的那種崇敬之感。在這裡我們特別榮幸問一問王叔叔,我們知道在張老師的書中寫了很多故事,一些細節,都是寫的您身邊的一些事情。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您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

[王貴]:我是很受感動的。這本書搞了八年,大概從一開始小康就找我了,這個過程我基本都知道。她下了很大功夫,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北京這些老同志,再到鄭州,又到成都、西安,找了很多很多老同志。寫的很不錯,現在我看是一本好書。

[王貴]:中間我有這麼幾點感受。我現在沒看完,看到四分之三吧,看到330多頁,我想把它看完。第一點,感情很豐富。看了扣人心弦。這本書裡面描寫當年我們部隊進軍西藏、建設西藏那些具體、生動的情節,使我回想部隊進軍的時候負重平原,爬雪山、過草地、淌冰河艱苦卓絕的流血、流汗、英勇犧牲的事跡。這裡面都有大量的描寫,很有感染力。我看了以后,幾次掉淚。男兒有淚不輕彈,我還是掉了幾次淚。特別是前言后記的部分,寫得很有感情,那是對老西藏,對一些革命同志的懷念,字裡行間躍然紙上。這是第一個,感情非常豐沛,很感染。

[王貴]:中間我有這麼幾點感受。我現在沒看完,看到四分之三吧,看到330多頁,我想把它看完。第一點,感情很豐富。看了扣人心弦。這本書裡面描寫當年我們部隊進軍西藏、建設西藏那些具體、生動的情節,使我回想部隊進軍的時候負重平原,爬雪山、過草地、淌冰河艱苦卓絕的流血、流汗、英勇犧牲的事跡。這裡面都有大量的描寫,很有感染力。我看了以后,幾次掉淚。男兒有淚不輕彈,我還是掉了幾次淚。特別是前言后記的部分,寫得很有感情,那是對老西藏,對一些革命同志的懷念,字裡行間躍然紙上。這是第一個,感情非常豐沛,很感染。

[主持人]:這樣一種感情豐富有沒有勾起您對當年的回想?五《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王貴]:是的。第二,這本書涉及面廣,角度很多。多角度地來寫。從毛主席、周總理、黨中央和西南局西藏工委、西北西藏工委、十八軍獨立支隊,前方、后方,作戰之前、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開荒生產、修路、運輸,上至統戰工作、群眾工作,到個人的戀愛、婚姻、生育、家庭,各個方面她都寫到了。這裡面有很多我知道的事,也有我不太知道的事。比如楊興虎(音)撫育了藏族兒童,這個我知道,而且我都見過,這都是在成都進行大力表揚的,人格高尚,貧困的阿旺次仁父母雙亡,我們的女同志、女作家把他們撫養成人了,這個我都見過了,並且這個楊興虎(音)已經去世了。還有一個趙邦銀(音)同志為解放軍媽媽,這個我聽說過,但是我沒有見過。還有,我們軍長張國華的第一個女兒南南去世,她(張小康)的姐姐,全軍第一個去世的,進軍還沒有出發,張軍長忙於工作,開軍黨委會,這個女兒病了,去看她的時候已經去世了。這些東西都感人至深。裡面寫到了對戀愛、婚姻,比如胡蘭(音)和劉顏(音),劉顏(音)現在還在。朱子臻(音)和江穎(音),我都見過,江穎現在還在,朱子臻(音)已經去世了。陳家進(音)和吳景春(音)這我都很熟了,吳景春(音)還在。婚戀,婚姻戀愛,這些都使人難忘。誰說革命無情愛,同甘共苦戀最深。革命軍人、革命同志也是有豐富的感情的。

[主持人]:雖然在戰場上我們是很硬朗的一種表現,但是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

[張小康]:這本書我當時弄的時候也是為了什麼?他們除了他們的堅定、他們的堅強、他們的意志,但是這支部隊,當然不光是軍隊,也有地方,有科學家,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剛才王貴叔叔講到的,他們的戀愛,在那種特別艱苦的情況下,他們照樣是深愛著對方,可是他們在關鍵的時候,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他們把這些東西可能有時候要暫時的割舍,可是並不是說他們沒有,他們把他深深地埋在了心底,這種情感是這裡面的很多故事表現這個,他們是最有情最有義的人。

[張小康]:這本書我當時弄的時候也是為了什麼?他們除了他們的堅定、他們的堅強、他們的意志,但是這支部隊,當然不光是軍隊,也有地方,有科學家,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剛才王貴叔叔講到的,他們的戀愛,在那種特別艱苦的情況下,他們照樣是深愛著對方,可是他們在關鍵的時候,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他們把這些東西可能有時候要暫時的割舍,可是並不是說他們沒有,他們把他深深地埋在了心底,這種情感是這裡面的很多故事表現這個,他們是最有情最有義的人。

[主持人]:體現的是那種大愛。

[張小康]:也不失浪漫。這本書裡面也有他們的浪漫。非常有意思。我當時採訪紙張很缺,甚至墨水沒有。你知道他們就買一點染料,配點水,買點染衣服的染料做成墨水來寫信。這書裡有個故事,文工團的叔叔阿姨,他們就更難了,沒有紙,沒有筆,他們就把樺樹皮割下來,在樺樹皮上用刀刻上用,傳遞情感。他們的那種浪漫不是我們現在人學得來的,那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很美的東西,這書裡都有。

[王貴]:革命的浪漫主義。

[王貴]:第三,這本書的特點,少寫自己的父母,多寫一般的干部、戰士。這和以往的一些首長的子女主要寫書寫自己的父母,這個情況很不一樣。當然,寫自己的父母,那也是革命領導同志,也沒有什麼錯。但是,小康主要不是寫張軍人和她母親,他們都是老紅軍了。她也寫了,但是,更寫了一般的干部、戰士,這裡面幾百人,我起碼現在記了二三百人的名字了。

[張小康]:出現的人物二三百多。

[王貴]:說明作者對這些一般的干部、戰士很有感情,很注意他們過去的這些奮斗歷史,而且她看的書很多,看的文章也很多,很多細節,這裡包括我寫的很多書、文章,她用上了,用到她這個書裡面了,她看了很多。所以,她很注意這些問題。

[張小康]:因為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我父親張國華再怎麼樣,就是歷史在過去再怎麼樣,隻要講到西藏,都會有他的名字,因為他是當時的主官。可是跟他進去的幾萬個叔叔阿姨,他們跟我父親一樣的付出,真的,你看到這本書,你看到裡面的故事,你們就知道他們個個都是英雄,真的是。只是他們可能年紀輕,或者他們的工作崗位不同,可是他們跟我父母一樣,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付出了。而且真正藏族人民,我們的老百姓,怎麼認識共產黨,怎麼認識解放軍,怎麼相信共產黨的,是通過這些普通的干部、戰士,他們的一言一行讓群眾、讓老百姓相信了共產黨,跟著共產黨走。所以我覺得,必須把他們記錄下來,他們跟我父母是一樣的。

[主持人]:我看得出來這種一樣的表現在方方面面。張老師每次提到這幾萬名,他不說老西藏、老紅軍,她說叔叔阿姨,這讓我們感覺很親切,好象就在我們身邊。

[張小康]:是真正的叔叔阿姨。我在寫書的過程中,我隨時會給王貴叔叔打電話,不管是幾點,也沒有顧忌過王貴叔叔在做著自己的事,我會有一個事情搞不清楚,馬上打電話,因為王貴叔叔基本是我們西藏的活字典。或者其他的叔叔阿姨,我也是這樣,我會問,這件事情是不是這樣,情況是這樣,或者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的時候可能我不能走過去到家裡,我都會電話,包括西安的叔叔,包括上海的阿姨,包括沈陽的阿姨,包括四川的、成都的、重慶的,都是這樣,我覺得他們對我來說,隻要我報出我的名字,他們對我就像孩子一樣,完全是像家裡人一樣的對待。我覺得就是一家人。就像我在成都的時候,八一學校的那些學生,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完全不認識,因為我是在北京長大,他們是在成都,他們都是十八軍的后代,當我說到我要為這本書想見見大家的時候,幾十個人一下就到,我們從來都不認識,可是,見面的時候,就像我們從小就在一起長大,完全沒有,大家暢所欲言,而且親切得很。我需要的什麼東西,他們每個人都出去淘。我從來沒有覺得這本書是我一個人在做,是這麼多人。包括出版社的,這兩個出版社的編輯和所有的叔叔阿姨,所有參與其中的朋友,是大家一起在完成這本書。這不是一個人能做得到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色訪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