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純柏
[摘要]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實踐,需要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特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制度優勢。加快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方面的黨內法規,有利於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運用民主集中制有效治理國家和治黨管黨的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民主與集中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機械組合關系和決策的先后順序關系。民主與集中互為前提與目的,相互依存與保障,組成相互作用的有機體。民主到集中的過程,是思想層面的集中、利益層面的集中和組織行動層面的集中過程,也是發揮民主集中制的整體功能和制度優勢的過程。
[關鍵詞 ]十八大﹔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辯証關系﹔整體功能﹔制度優勢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目標,但實現目標的路途仍然曲折坎坷﹔我主集中制不是抽象、單向的制度,而是民主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與集中的互動機制,是民主力量與團結力量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對現代化建設和的有機結合。正確把握和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黨的建設重大問題的認識還處在不斷深化當辯証關系,對於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和國家治中。解決這些問題,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站在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高度,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優勢
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高度概括,是對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夙夜憂患,也是對中國道路的戰略把握。這主要包括: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題,我們發展依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條件在發生新變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仍然鞏固,但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需要改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但實現目標的路途仍然曲折坎坷﹔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對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重大問題的認識還處在不斷深化當中。解決這些問題,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著力解決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開展批評不夠、嚴肅紀律不夠等問題,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增強黨的生機活力。
第一,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制度特點。民主集中制是群眾路線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運用。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民主與集中的關系,不僅關乎各級黨組織的生機活力,而且關乎各級政權的效能發揮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習近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是我們黨最大的制度優勢。﹝1﹞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集中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政治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三個重要支柱:一是經濟上的公有制,二是政治上的民主集中制,三是思想文化上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與集中的關系,本質上是各種利益關系在思想文化和政治法律上的反映,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聯結樞紐。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內部發展不平衡的國家,特別需要汲取歷史上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教訓,防止無政府主義。當前,中國的趕超型現代化和社會轉型,好比高速行駛的列車,正在拐彎加速、彎道超車,這需要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相結合,通過群策群力和優質民主,集中各階層的意見和要求,形成全黨全國的共識,高效執行,步調一致。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証明,民主集中制具有決策民主、決策共識、決策效率的優勢,比一些國家的總統制、兩院制、三權分立制更優越,更適合中國的國情黨情。反過來,近年來西方許多國家出現的民主選舉“游戲化”、民主運作“資本化”、民主決策“短視化”等問題,特別是2011 年西方發達國家風起雲涌的“佔領運動”和2013 年美國政府關門事件,進一步証明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中國政治制度具有極強的優越性和獨創性。
當前,我們步入了改革深水區,出現了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社會問題,存在一些領導干部個人專斷、個人集權,一些地方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一些單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針對中國社會轉型的問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不僅用西方價值觀和政治標准衡量、評判中國取得的成績,而且用西方標准為中國亂開藥方。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不能亂了陣腳和方寸,不能套用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要有政治定力,繼續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穩步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問題。
第二,民主集中制既立足於發揚民主、集體領導,增強創造力﹔又著眼於嚴明紀律、集中統一,增強戰斗力。民主與集中並行不悖,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力量保証。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黨的高級干部要自覺做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強調“民主集中制是激發黨的創造力、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証。民主集中制貫徹得怎麼樣,關鍵看高級干部做得怎麼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年版,第13 頁。)。針對黨內存在的少數負責同志個人說了算的問題,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保証領導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同時,中央從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高度,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強調:“嚴肅的黨內生活,是解決黨內自身問題的重要途徑。要健全和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促使全黨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促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人民日報》2013 年6 月30 日。)
2014年1 月,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進一步強調:“民主集中制、黨內組織生活制度等黨的組織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須嚴格執行。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都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要切實加強組織管理,引導黨員、干部正確對待組織的問題,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接受黨組織教育和監督。要切實執行組織紀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級黨組織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人民日報》2014 年1 月15 日。)
第三,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設方面的黨內法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建設法治中國。法治中國的核心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而民主集中制是保証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制化的結合樞紐。2012年 12月,習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按照憲法確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國家政權體制和活動准則,實行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協調,保証國家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保証國家機關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貫徹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與執政方略,要求我們推進依法治黨戰略,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民主集中制的運行和執行。2013年 11月頒布的《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首次提出黨內法規建設要堅持“以憲法為上,以黨章為本”的原則,改變過去把民主集中制放在黨內組織建設或者政治建設中論述的慣例,專門單列一部分,同組織建設並列,強調“抓緊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著力構建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切實推動民主集中制具體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重大原則落到實處”。(《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人民日報》2013年 11月 28日。)由此,中央把民主集中制納入法治中國建設范疇,提出一方面修改完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和修訂《關於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定》,另一方面抓緊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黨委督促檢查工作規定》、《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辦理工作條例》,通過黨內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運用和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和職能,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 11月 16日。)2014年 2月,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日報》2014年2月18日。)把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大發展,反映了黨對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集中制作為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事關治國理政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提高運用民主集中制有效治理國家和治黨管黨的能力。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