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愛兵如子的彭德懷

孟紅

2014年07月22日09: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危難之中愛兵之情依舊

1966年,“文革”襲來,彭德懷和賀龍等40余位開國元勛被關進北京公主墳一座叫什坊的院裡,由以往曾保護與警衛過這批將帥的中央警衛部隊五連負責看押他們。其時“中央文革”為每一個“特犯”專門配備了一個專案組,專案組的成員無疑都是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的瘋狂爪牙和歹毒打手,他們對這些所謂的特犯進行著慘無人道的毒打與迫害,彭德懷被打斷三根肋骨依舊義正詞嚴、毫不屈服……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多少年來無論給彭德懷幾多沉重的帽子,都絲毫無損於他在廣大軍民心中的形象。看押他的解放軍戰士盡管不敢堂皇直白地照顧他,可是對他的同情與尊敬卻是發自肺腑、情不自禁的。河南籍戰士小鄭是這個連隊的炊事員,送飯時他總是冒著風險多給彭總打點菜。彭總也明白他是個老實巴交的大頭兵,質朴無華。

有一天,小鄭趁著周圍沒有旁人時對自己信得過的首長說:“彭總,俺想向您請教個問題。”

彭總點點頭,慈愛地說:“說吧,我這個老犯人,願冒險給你當個參謀。遇到了什麼困難?”

小鄭說出了自己久結在心頭的疑問:“當人快要餓死的時候,應當怎麼辦?”

彭總說:“那就要去找吃的。從前我們就是因為餓得活不下去,才提著腦袋跟著共產黨毛主席打土豪分田地,那才是真正的造反有理呢!”

“可是我……”小鄭猶豫半天,終於對彭總講出了自己難以啟齒的實情。原來,20世紀50年代末,他的老家由於冒進與浮夸鬧了大飢荒,他的父親餓死街頭,母親走投無路丟下4個少兒幼女,嫁到山西,並在那裡生了一個孩子。之后她不斷捎些瓜菜糧食,用以接濟老家的孩子們,使小鄭兄弟們得以勉強活下來。1963年后,地方的生活略有好轉,母親離開山西的丈夫,回到鄭家。不久“文革”爆發后不少農民被人拉去參加武斗,好好的農田幾乎無人打理收成甚微,老百姓再次遭受飢荒。小鄭的母親萬般無奈下又嫁到山西還生了一個孩子。為了讓小鄭等孩子們活下去,她繼續送來糧食……數年后孩子們長大成人,小鄭也參軍入伍。如此情況好轉后,母親捎信兒問孩子們,願不願意讓她這個母親回老家來。小鄭家的親友們說,小鄭的母親太不要臉,再不能收留她。小鄭的叔父還發狠說:“她傷風敗俗,有辱門庭,若要回來,先打斷她的腿!”小鄭的戰友也認為,她水性楊花,再不可認其作母親。正是如此進退兩難,小鄭隻好請教彭總來斷一下這個官司,幫他想個妥當的辦法解決問題。

彭總聽完了,蹙緊眉頭,思忖良久后分析建議說:“人活著就要吃飯,新社會應該吃的更好一些……你應當去認你的母親,去把她接回來。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她不算是一個高尚的母親,但她卻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你記著告訴她,包括我老彭在內,我們對不起她!”

彭總這一番淺顯易懂而又深含哲理的話語,像打開心結的鑰匙,深深地感動了躊躇矛盾中的小鄭,他流下了熱淚:彭老總真不愧是戰士們的貼心首長呵!

不久,小鄭遵照彭老總的提議,毅然決然將母親接回了老家。

彭德懷一貫想戰士所想、急戰士所急的高尚情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彭德懷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