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實錄:李力清王曉建談“李井泉的革命人生”

2014年07月11日14: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力清(右二),王曉建(右一)做客人民網訪談

為回顧黨的光輝歷史,謳歌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7月11日上午10時,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李井泉的女兒、中央對外聯絡部原非洲局局長李力清,著名軍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兵種部大校王曉建做客訪談,以“李井泉的革命人生”為題和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進入直播頁面

相關新聞:

李力清追憶父親:青年李井泉立志尋找救國救民道路

王曉建:戰爭年代毛澤東心目中李井泉能“獨當一面”

李力清:父親受批判無怨言 長征路上努力籌糧籌款

李力清:長征時期朱德劉伯承為保護李井泉調其到身邊

王曉建:李井泉善做民族工作 成功開辟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李力清:父親李井泉晚年不寫回憶錄不宣傳自己

組圖:李力清王曉建談“李井泉的革命人生”


文字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人民網黨史頻道。為了回顧黨的光輝歷史,來更好地謳歌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今天在現場我們也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李井泉女兒、中央對外聯絡部原非洲局局長李力清女士。

[李力清]: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著名軍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兵種部大校王曉建老師。

[王曉建]: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兩位將和我們一起探討李井泉先生的革命人生。說到李井泉先生,可能在這裡,我們先想請李阿姨來為我們回顧一下父親當時的成長背景,還有他早期入黨時候的一些情況。

[李力清]:我父親是1909年出生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縣,1923年,他14歲的時候考上了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也就是今天的撫州一中,這所學校當時受五四運動思潮的影響,學校裡有不少老師在傳播愛國的思想和進步的書籍,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父親就開始閱讀《新青年》和魯迅的著作,所以他對當時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的統治十分不滿,而且立志要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李力清]:16歲的時候,他和學校的一批學生,其中有舒同,就是后來新中國誕生以后,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長,當時他們都是在一個學校。他們學校的一批學生有十幾個人成立了一個讀書會,表面上是在讀中外名著,暗地裡實際上在研讀《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這樣的書刊。1926年10月北伐軍攻打臨川縣,父親那時候就積極參加支持北伐戰爭的活動,北伐軍進入臨川縣以后,共產黨員陳奇涵,就是后來的開國上將,他當時作為北伐軍總政治部的特派員和其他一些共產黨員在臨川進步學生中間發展黨員和團員,但是當時有一條杠杠,滿了18歲就可以入黨,18歲以下隻能入團,我父親當時不到18歲,所以他參加了青年團。這段往事他曾經多次跟我們講起過,因為我們也非常好奇,就問他。

[李力清]:入了團以后,他就在黨領導的農民協會的特派員的領導下開展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在這些過程中,他逐步堅定了對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信念。1927年爆發了著名的南昌起義,8月1號。8月7號起義部隊南下路過了撫州臨川,當時起義部隊的領導人之一是朱德,他在臨川的動員大會上講話,號召當地的學生、農民、工人參加起義部隊,用武裝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父親聽完他的講話以后,馬上就決定參加起義部隊,而且還帶了一批工人和農民參加起義軍。

[李力清]:開始,我父親是在起義軍的11軍25師當宣傳員,他所在的團的那個指導員是陳毅同志,所以,陳毅同志那個時候還教他怎麼去做政治鼓動宣傳。后來他隨著部隊南下到了廣東,就是大浦這一帶,10月份到了三河壩,朱德在那個地方指揮打了一仗,和國民黨的軍隊打了三天三夜,最后撤離了。我父親在這次戰斗中,他參加了這次戰斗,在戰斗中,他就和部隊失去了聯系,找不到部隊了。當時大革命是處於低潮,起義部隊中也有不少人離走了,甚至是背叛,但是我父親選擇了堅持斗爭。其實廣東那個地方離他老家蠻近的,但是他沒有回老家,他就留在廣東那個地方,找到了黨組織,然后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在當地農民朋友的掩護下,他還找了一份工作,在瓷廠畫碗,靠著這些,他在那個地方做地下工作,也組織一些武裝暴動。這個一直干到1930年4月份,當時他就擔任廣東共青團東江特委秘書長,他那時候還是團員,不是黨員。組織派他到江西蘇區送信,這樣他就到了江西的贛南、尋烏,那個地方正好是毛澤東,毛澤東是擔任紅四軍前委的政委,在那個地方接待了我父親。他看見我父親又年輕,又有文化,就說你就留下來吧,這樣我父親就留下來了,就再沒有回廣東,而且留在毛澤東同志的身邊工作。年底,就是1930年年底,他轉為中共黨員,他的黨証現在還保存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他早期的一些簡單的經過。

[主持人]:剛才李阿姨提到重要的一段就是1930年那個時候,李井泉先生留在了毛澤東先生的身邊,在毛澤東先生身邊是不是也有一些故事發生呢?

[王曉建]:雖然這段時間並不很長,也就是10個月,實際上,在為毛主席做秘書,他是一個,還有一個很有名的黨史人物叫古柏,他們二人。當時有許多重要的文件,都是毛主席交代他們兩位起草,有些是毛主席起草好之后,再經過他們兩位抄寫、加工,在毛澤東身邊,應該說,李井泉學習到了不少東西,他們兩位都很佩服毛澤東,他和古柏都很佩服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也都學習了不少東西,他們兩位后來在黨的歷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一直到再往后,就是到10個月之后,毛主席等於任命他當了紅35軍的政委,那時候他才21歲,很年輕,那個時候,毛澤東就對李井泉的工作能力、文化水平、為人處事都還比較贊賞,21歲的軍政委。再往后,抗日戰爭的時候,那就更是如此了。1938年,毛主席和朱德、彭德懷、賀龍這些八路軍將領就提出來,要開辟大青山,就是在綏遠,現在的內蒙古,在綏遠地區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毛主席這個戰略眼光是很了不起的,他覺得,在那裡開辟一塊根據地,對中國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喚醒蒙古族人民一起抗日,都很有意義。進一步的還有和外蒙古,和蘇聯的聯系。這塊根據地很重要,來來回回打了許多次電報,首先是強調這塊根據地一定要創建,大青山的重要性,之后的電報,好幾封內容都是探討誰領導這支部隊,誰領導這項工作,去開創這塊根據地。因為毛主席提出的條件,他很明確,他就提出來,他的電報的原文就是:“為開始建立根據地時,敵人知其重要意義,必多方破壞,故部隊須選精干者,領導人集政治、軍事皆能對付,且能機警耐勞,而有決心在該地創立根據地者。”這是毛澤東在電報地長長的一段,提出來誰去合適,這是他的條件。經過毛澤東和朱德、彭德懷,另外當時120師的領導者,就是師長賀龍、政委,他們反復斟酌,還是派李井泉同志去。最后毛澤東同志馬上就同意。這就說明在他的心目中,李井泉就是這麼一個人,就是剛才他說的這番話,他就是這麼一個人,能獨當一面,有很高的水平。這是毛澤東戰爭年代就對李井泉同志有這樣的印象。

[主持人]:我們知道李井泉是為數不多的參加過三個方面軍長征行程的親歷者,聽說他先后翻過11座雪山,是這樣嗎?

[李力清]:其實他長征中的這些事情,很多的也是我們后來一點一點知道的,尤其翻11座雪山,也就是這一年,我看到有研究歷史的、研究長征歷史的學者,他們寫出來的。但是,長征的這個艱苦,那是確實是很艱苦,他和我們回憶過,但是他沒有具體跟我們說過到底有多少座雪山,我估計大概也記不太清楚了。

[李力清]:長征確實是,他走完了這一路,確實不太容易。因為在長征之前,他已經在蘇區受到了左傾路線的錯誤批判,當時他就被撤職了,調到了紅軍學校去任連隊政治教員。在1934年10月長征開始前,當時中央就把四所紅軍學校合並成叫中央紅軍干部團,團長是陳賡,政委是宋任窮,我父親就在這個干部團裡當三營的政治教員,去當教員去了,教書匠。他就跟著干部團踏上了長征。結果在走了一個月,紅軍當時是長途跋涉,然后又是國民黨的軍隊圍追堵截,給養問題就越來越困難,中央任命我父親擔任中央直屬縱隊衛生委員會的主任,衛生委員會就是籌糧籌款,給紅軍補充給養,當時我父親受到的錯誤批判還沒有被解除,但是他沒有任何怨言,帶著部下四處奔走,最后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且他的部下嚴格遵守紅軍的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而且還把沒收的這些糧食、財物,一部分發給當地的貧困群眾,這樣也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到了1935年1月份,就到了遵義,紅軍長征到了遵義,中央召開了會議,這次會議是很重要的,不僅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也使一大批在這個之前受到錯誤批判的一些老同志,迎來了一個政治上的轉機。我父親也是被中央任命為中央直屬縱隊政治部的主任,這樣他重新回到了紅軍的領導崗位。

[李力清]:解放以后,他三次重返遵義,有兩次他是陪著鄧小平同志去的,他們兩人在那個地方都回憶遵義會議的情況。我父親回憶說,當時他在遵義天主教堂裡面聽到毛澤東同志親自傳達遵義會議的重要精神,當時在座的指揮員聽了以后都非常激動,非常振奮。也就是說,紅軍走了這麼一路,遇到的困難這麼多,大家希望有毛主席這樣的領導人民,來真正指揮紅軍。

[李力清]:后來紅軍長征又到了四川的冕寧,這時候組織上又讓我父親擔任冕寧縣革命委員會的主席,任務也是籌糧籌款。但是,他認為他對當時那個地區,那個地區主要是彝族人居住的比較多,他對那個地區的情況不是太了解,就推薦當地的地下黨黨員陳榮檀,也就是新中國以后擔任過中組部部長的陳野萍同志,由他擔任主席,我父親擔任副主席。陳榮檀當時是年輕的新黨員,他擔心自己擔不起這副擔子,就找我父親,我父親就說,我來幫你。陳榮檀聽了這個話以后就鼓起了勇氣。后來這個工作做得也是很圓滿,很出色,在當地組織了抗捐隊,也沒收了地主的財物、錢財,給紅軍補充了給養。

[李力清]:1935年5月20日,毛澤東路過四川冕寧的時候,還接見了李井泉和陳榮檀,對他們講,要做好打游擊和長期堅持的准備,我父親當時准備在那打游擊了,結果過了七天,也就是5月27號,紅軍主力部隊攻佔了瀘定橋,這時候毛主席想起了留在冕寧的李井泉,特地給他發了一個電報,電報說,此地系漢彝雜居地區,不宜開展游擊戰爭,接電后請速尾隨主力歸隊,讓我父親還要回到大部隊。我父親接到電報以后,趕快離開了冕寧北上,在大渡河那個地方追上了主力部隊,當時紅9軍團是羅炳輝和何長工領導指揮的紅九軍團。1935年6月,中共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的懋功會師了,當時我父親到了紅四方面軍,原來在紅一方面軍,現在到了紅四方面軍。到了紅四方面軍以后,就跟著隊伍北上,第一次過草地,結果過完草地以后,張國燾反對北上的方針,他就要求部隊調頭再南下,和中央就分開了,我父親也沒辦法,隻好又回過頭來第二次過草地。但是,父親和紅四方面的同志,主要是一方面軍過去的同志,他們心裡都是有想法的,而且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過抵制,結果張國燾知道這個情況,在會上還點名批評了我父親,給了他警告的處分。當時朱德、劉伯承在四方面軍,他們為了保護我父親,還把我父親調到他們身邊工作,所以我父親在紅軍總司令部的偵察科擔任過科長,那是在朱德身邊工作,后來又調到劉伯承身邊工作,紅軍大學任上級政治科指導員,這個名稱現在說起來挺拗口的。

[王曉建]:他的意思就是准備提拔一個干部。比如說這個干部原來是連級的,准備提營級了,就弄到上級干部學習一下,准備提拔一下了。

[主持人]:剛才我注意到李阿姨提到一點,父親在紅一方面軍的時候,那時候在漢彝雜居的地區,專門提到彝族,是不是當時我們待處理這樣一個環境,有少數民族在的時候,會對我們做的工作,會有一定的挑戰在裡面。這個時候,我們也注意到,抗日戰爭時期,李井泉先生受命開辟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當時李井泉先生如何去做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和各寺廟喇嘛的工作,這是不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王曉建]:對。是。因為當時日本軍隊在綏遠的部隊是關東軍,關東軍的察哈爾兵團,他們有一個很毒辣的政策,把蒙古族和漢族盡可能區別對待,制造隔閡。因為他們在東北制造了一個滿洲國,接著他就想在綏遠,也就是中國的內蒙古地區搞一個蒙古國,獨立的。這就和他原來的指導思想有關,原來有一個《田中奏折》,就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滿蒙就是東北和內蒙古地區。他這個政策假意地要拉攏蒙古的上層,特別有一個蒙古族的比較有威望的人物,德王,這個人降日了,被日本拉攏了,德王在內蒙古的實力比較強,他一降日,有些蒙古族的王公也就跟著降日了,但是也有不少蒙古族的王公不願意投靠日本人,認為我們就是中國人,我們就是中國的蒙古族,不願意和日本人走得近,這種人也不少。

[王曉建]:李井泉去大青山,首先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團結蒙古族各階層人民,一起開展抗日戰爭。他這個身體力行做得非常出色,你像他去了之后,他打了三仗,為了在蒙古族地區開辟大青山根據地,打了三仗,其中一仗打的就是四子王旗的縣城,就是現在的四子王旗的旗政府。打了這個旗政府的所在地之后,他這個鎮裡面住了兩部分軍隊,一部分就是偽蒙古軍隊,就是降了日的偽蒙古軍隊,還有一部分就是當地的一個王爺的部隊,那個王爺並沒有降日,這個鎮以前歸他管,王爺的部隊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李井泉是帶著大青山支隊,那就是一下把這個鎮攻克了,攻克了以后,偽蒙古軍隊是偽軍,沒有話說,繳械,作為俘虜,其他的王爺的部隊大概一百多人,他沒有降日,也不是偽軍,就是王爺自己的武裝,就區別對待了,把馬、人、槍都還給了蒙古王爺,當然,這個蒙古王爺就很感動,派了喇嘛,到這個鎮和李井泉見面,李井泉很重視這個事,接見了那個喇嘛,那個喇嘛在當地也很有名,喇嘛向他說了,我們並沒有降日,以后李井泉重視,專門到四子王旗那個王爺那去了一趟,去見了王爺,和王爺講了中國共產黨團結蒙古人民,蒙古各族人民一起抗日,講了這層意思。而且對這個王爺很客氣,很親切,王爺也還說了,向李井泉表示,我決不會向德王,向李守信,向這些降日的人,一定會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裡繼續抗日。說我不敢公開和你們一起對日作戰,但是我可以暗中幫助你們,果然是這樣,以后他們的商員,很多就在四子王旗這一帶,就在喇嘛廟裡養傷,很了不起,另外王爺把他的糧食、牲畜都支持大青山,幫助大青山。另外大青山部隊的人隻要到了四子王旗這一帶比劃一下就行了,這是“八”,就行了。就放行了,很安全。所以,李井泉同志做民族工作,他是很有心得,很有辦法。首先他是真誠。真誠地對待各族、各階層的人民。后來對他在四川,在西南,西南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他能在西南得到那麼多建設成就,你搞那麼多建設,就得靠各族人民的支持,有那麼大的建設成就,各族人民首先支持他、信任他,這是他的一個特點,善於做民族工作。

[主持人]:我們知道解放戰爭時期,李井泉先生和賀龍先生一起成為中共晉綏地區的主要領導。這個時候李井泉先生非常謙虛,他說個玩笑話,說講功績首先要講賀老總,我只是“賀唱李和”,賀是賀龍,李是李井泉。他這樣說,李井泉當時和賀龍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小故事呢?

[王曉建]:首先,李井泉對賀龍非常崇敬,因為從歷史上說,他是八一南昌起義的參加者,他參加的時候,是一個宣傳員,那時候賀龍是什麼職務?南昌起義總指揮。盡管賀龍當時剛剛入黨不久,周恩來他們發展他入黨,沒幾天,但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那真是特別誠心誠意的。南昌起義的總指揮,李井泉是南昌起義的一個參加者,那個時候他就對賀龍很崇敬,在一個革命困難的時刻,賀龍作為國民革命軍20軍的軍長,那也是高官厚祿,也是蔣介石千方百計拉攏他,但是,他不,他就是跟著共產黨走,他認為國民黨是沒有前途的,是禍國殃民的,就是要跟著共產黨走,讓人民過好日子。這一點,我覺得咱們李井泉同志是看得很深刻。所以,不能說,賀龍就是完全十全十美,但是,他始終把握住賀龍的這一點。賀龍是一個非常真誠的革命者,堅決和共產黨走的軍人。所以他對賀龍始終是很崇敬的。以后在賀龍的領導下,賀龍是抗日戰爭初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的師長,李井泉先是做358旅的副旅長,實際上就是政委,一個多月以后就當政委了,358旅就是120師的一個主力,兩個旅,358旅和359旅,這兩個旅都是120師的主力,李井泉同志這時候就在賀龍的指揮下作戰,358旅對日軍作戰的第一仗就是李井泉指揮打的,這一仗打得很出色,夜戰,打進縣城,把日軍的駐兵消滅了一半多,大概200人上下,以后戰斗天亮了,八路軍善於夜戰,天亮了,就把部隊撤出去,損失並不大。這一仗打出了八路軍120師的威名,之后接著幾仗都是120師358旅和359旅打的,打完之后,特別是358旅在晉西北作戰,影響很大,甚至蔣介石都給朱德、彭德懷發過電報嘉獎,嘉獎他就是貴部林師,林師就是115師,林彪是師長,貴部林師張旅,也就是358旅,對日作戰,很有戰績,希望繼續努力,說了一些官場上的話,但是說明358旅作戰,還是很出色,賀龍當然也很滿意,對李井泉,覺得他不僅做政治工作行,作戰也很出色,你想,358旅第一仗就是李井泉指揮的,所以他對李井泉有進一步的了解。所以,再往后,李井泉從大青山回來以后,就等於一直在配合賀龍工作,賀龍無論是繼續當120師的師長,同時他還是晉西北軍區,也就是后來晉綏軍區的司令員,同時他還是陝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的司令員,李井泉同志都在賀龍的領導下,這三個單位裡都工作過,而且是主要的做政治工作的干部,和賀龍的配合越來越緊密,賀龍也比較信任他。當時有的人也對賀龍有一點有意見的,也不是沒有,但是,李井泉同志始終就是把握住這個,堅決支持賀龍工作,配合賀龍工作。當然賀龍也比較信任李井泉,很多事情李井泉說的意見,他都還是採納的。

[主持人]:聽進去的。

[王曉建]:所以他們的關系,從土地革命戰爭開始,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全國解放,始終保持了一個非常深厚的友誼。李井泉同志的兩個兒子后來到北京念書,都是住在賀龍家裡。

[主持人]:這個李阿姨最有發言權了,李阿姨給我們回憶一下。

[李力清]:其實我剛才可能還說漏了一點,我父親怎麼到的二方面軍,就是怎麼到了賀龍的手下呢。實際上在長征快要結束的時候,那時候賀龍、任弼時他們率領紅二六軍團到了四川甘孜的時候,和四方面軍會合,那個時候,他的紅二軍團、紅六軍團和四方面軍的一個軍,就是我父親所在的那個軍,合並成立了第二方面軍,紅二方面軍。應該說,這個時候我父親就到了紅二方面軍。這個時候,也是在朱德、劉伯承,還有賀龍、任弼時他們這些紅二方面軍的領導的努力下,張國燾最后才同意放棄他蒞臨中央北上,我父親第三次過草地,過了草地,到了甘肅的哈達鋪以后,他就任紅二方面軍二軍團四師師政委,所以他是在長征中間,在一二四個方面軍都工作過戰斗過的紅軍指揮員,是在當時的紅軍指揮員中極為少數的,像他這種經歷,他翻過11座雪山,我也是最近剛剛看到有這樣的說法,三過草地他跟我們說過,確實是這樣的,當時我還不理解,我看電影和看的書不是就一過草地嘛,我的印象就是紅軍就過一次草地,結果三過草地,他說確實是三過草地。所以他應該說經歷了千辛萬苦,經歷了無數次的考驗,他的意志,我覺得他的那種百折不撓的意志也是在長征中間得到鍛煉。說起他和賀龍的關系,當時王曉建老師也說了不少,賀龍當時是入川,就是和我父親一起帶著晉綏的干部南下,配合二野劉鄧大軍進入四川,他們是賀李從北邊進入四川,解放了成都,那時候設的是西南局,四川當時是四個川組成的,還有重慶和西康,應該是6個地區組成了四川。當時西南局設在重慶,我大哥當時就在重慶讀書,讀小學,就住在賀龍家,賀龍家孩子不多,他也很喜歡孩子,所以,我們家老大就一直住在他家裡。賀龍后來調到北京工作以后,我大哥就跟著一塊去了。我小時候,我對我大哥的印象都很淡薄,幾乎沒見過他,就是因為他一直住在北京,我二哥是1962年考上大學,在北京上學,也是住在賀龍伯伯家裡。

[主持人]:這段感情的深厚程度可見一斑。

[主持人]:剛才您回憶了父親很多的堅韌性格的時候,我們也在想,為什麼這樣一種堅韌性格當時那麼多的故事發生,他沒有出一本回憶錄呢?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去感受到他當時所面臨的那一切,他的內心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在支撐。

[李力清]:其實他生前就不愛宣傳他自己。在工作中也不愛照相。他的這些特點,也是我后來才感受到的。他不愛照相,當時他在四川種棉花是很出名的,6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峨眉電影制片廠有個攝影師要給他拍照,可能留一些資料,他把那個攝影師批評了一頓,但是他后來見到這個攝影師還向他賠禮道歉。

[李力清]:他不愛宣傳自己,我也給你講一個例子,就是2009年,當時我們給父親想出一本紀念文集,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我想收集他的一些公開發表的講話,我到北京圖書館查1964年-1966年的四川日報,結果他的講話一篇沒有,他的照片一張沒有。當時我想他是四川省委第一書記,還是西南局第一書記,也算是個大官吧,地方的大官吧,好歹應該有一些東西吧,結果講話一篇沒有,照片一張沒有,有關他的活動的報道也是非常有限,很讓我失望。但是我感覺到了,就是他不愛宣傳自己,也不愛照相。對他過去的那些光輝的歷史,其實他跟我們講的也不多。像他入團、入黨這些事,是我們老追問他,長征有一些事也是我們問了他,我說你為什麼在一二四方面軍,三個方面軍待過,他才給我講。其他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后來,就是他去世以后才知道的。

[主持人]:他自己根本不說。

[李力清]:他不說,他不愛說。

[主持人]:他不對外說,也不跟你們說。

[李力清]:也不跟子女講。他后來晚年的時候,他不願意接受這些採訪,有單位的人來找他,寫回憶錄,寫傳記,他都拒絕。我當時也不理解,我就問他,他就說,他說,我還能活到今天很不容易了,有那麼多戰友都在過去犧牲了,要寫就寫他們,就宣傳他們。我想我父親本身他這個人也不愛宣傳自己,是不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不寫回憶錄,不寫傳記,可能是這個原因。

[主持人]:可能還惦記著和他一起作戰的那些兄弟已經離開了。王老師呢?剛才李阿姨跟我們回憶了父親,他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面,低頭做事,並不說他自己的一些過往,在您看來呢,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王曉建]:他也寫過回憶文章,但是回憶的是戰友,犧牲的戰友。沒有自己。不講自己。剛才說的那個古柏,他曾經在80年代寫過一篇懷念古柏的文章,就把古柏當時做的很多事寫了,他很少的幾篇回憶錄吧。

[主持人]:他的眼裡隻看到別人的奉獻,完全忽略自己所做的這些工作。

[王曉建]:他還是非常真誠的一個人,讓人佩服的一個人,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無論是在哪個時期,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他做了許多工作。我們越往后來,因為現在他已經進入歷史了,我們再來看他所做的那些事情,他的業績,他的工作,我們就更能理解他。他進入四川之后,戰爭年代我們說了不少了。進入四川之后,他就是一心想把西南,包括雲南、貴州、西藏、四川建設好。當時中國的西部是比較落后的,西北和西南都比較落后,工業基礎差,交通非常不便,“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這樣。工業基本上就是一個空白,他在這種情況下,想把四川西南盡快地建設的好起來,讓人民過上富裕的日子。你看他一去馬上修公路,好幾條公路都是在他的主持下,極力主張,困難是困難,但是還是修了。好幾條鐵路,包括后來的著名的成昆鐵路,在那之前,通往湖南的鐵路,那鐵路幾乎都是他奠基搞起來的,當然,要經過鐵路部門,但是他極力主張。另外,像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他就極力主張要在四川多搞幾個廠,千方百計要讓四川多搞幾個項目,然后到北京去說,去爭取。

[主持人]:一心為百姓著想。

[王曉建]:有的事情他還做得挺超前,有一個大廠,終於說動了,願意到四川去搞,但是要佔好地,一個是交通方便,平地當然願意,他說不行,你要建你到山上去建,成都平壩子上就這麼點地,都佔了怎麼辦,人民吃什麼。

[主持人]:他是有規劃的。

[王曉建]:這個想法到現在都很可貴。現在哪些地方都不能隨便亂佔耕地,耕地是有紅線的,不到16億畝就了不得了,就要約談了,約談當地領導了,當時就有這種概念。建設是建設,同時還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耕地。

[主持人]:還有超前的意識。我們聽起來李井泉先生是一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一個人,給我們外界傳遞的是這樣一種形象,一種聲音。他在家裡,他身為一個父親的時候,他又是什麼樣子。在李阿姨面前,他給您的印象是怎樣的?你又怎麼評價父親的一生?

[李力清]:我覺得中央對父親的評價極為客觀、准確和恰當。這個評價就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在2009年中央紀念李井泉百年誕辰座談會上所說“李井泉同志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艱苦奮斗數十年,為黨和人民事業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智慧,建立了重要的歷史功績,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斗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艱苦奮斗的一生。”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風范。

[李力清]:因為我是1951年出生的,50年代,我那時候很小,又在幼兒園,所以 我對我父親的印象並不是很深。等我記事以后,我就覺得我父親很忙,成天就是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很少見到他,好象那個家就是他臨時歇腳的地方,而他出差的那些,倒是他的家。因為他當時為了搞好調查研究,毛主席也給他寫過信,要求所有的省委書記都要去做調查研究,為了做好工作嘛,也是關心農民群眾的疾苦。所以他就經常下鄉,而且他當時還立了一個規矩,要求四川省全省干部都是三三制,就是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辦公室,三分之一的時間下工廠,三分之一的時間下農村,而他自己給自己立的規矩是一六,什麼意思呢?一周七天,一天在辦公室,六天下 基層。所以他是老在外面跑。回家,我覺得他也是在想工作,看報紙,批文件,反 正挺忙的。

[主持人]:他所有的時間都是為了工作旋轉的。

[李力清]:我們的生活,他是不管的。我們的學習,我們的成績冊,我記憶中,他也不看,也不過問我們的考試分數。但是他關心我們的思想,他教我們怎麼做人,他說話,不是長篇大論,說教式的,他也沒那時間。他本身說話就是簡短、干脆,他就這樣的。他跟我們講,要好好讀書,長大做有出息的人,做為國家有貢獻的人。所以,他當時得知我三個哥哥,我大哥、三哥和四哥考上清華大學的時候他還是很高興的,后來我五哥,我姐姐和我,我們先后考上成都重點中學—九中,他也很高興,當時他還特意囑咐我母親,我考上九中的時候,讓我媽媽給我買了20多本少年讀物送給我作為獎勵。

[主持人]:那個時候就把書作為禮物送給你。

[李力清]:對,那個時候書就是很了不起了。因為在那個年代。我的記憶就是我父親忙忙叨叨,回家很少,回到家以后也是在考慮工作,但是他對兒女思想上還是有要求的。

[主持人]:他雖然說話不多,跟您交流的機會也很少,有沒有他說過哪些話是讓您至今記憶猶新的?

[李力清]:有啊。比如他說過這個話,就是在60年代的時候,他說,要靠自己,不要靠別人。這個話,我五哥也記得很清楚,因為當時我們三兄妹跟他住在一起,我大哥、二哥,我三哥送出去了,也在北京,我四哥也在北京讀書,四個哥哥、還有我、一個弟弟,我們家五個孩子都在北京,隻有三兄妹跟他住在一起,應該說跟他接觸還算比較多。所以他那時候,他常跟我們說這句話,就是要靠自己,不要靠別人。后來當我對我父親有了更多了解的時候,我對他這句話也就有了更多的理解。他就說你們要自強自立,不要靠父輩的名望,因為你們是高干子女,很容易搞特殊化,而且我還明白他說,你們在性格上應該是堅韌剛強,不要去貪圖安逸享受,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勇於去克服。我還明白了他是希望我們不要向組織上伸手要這個、要那個,榮譽和地位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這句話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

[主持人]:一直要讓你們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的,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工作上面的需要。

[李力清]:我現在退休了,剛開始是插隊,后來又進工廠,然后又上大學,然后進中聯部工作,40多年,我一直都記得我父親的這句教誨,我覺得我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主持人]:真的是父親雖然說和子女接觸的少,但是他抓住了最關鍵、最核心的這一點,始終沒有放棄的。沒有放鬆,沒有一點點懈怠。今天非常感謝兩位和我們一起回憶、探討、分享了這麼多非常感人、深刻的小故事。謝謝二位。今天節目就是這樣的,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緬懷網
· 紅色訪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