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相聚雖短,親情綿長

——專訪任弼時之女任遠芳

記者 呂其慶

2014年07月15日16: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父愛中體會簡單

對於當時的任遠芳而言,父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親走后,她的生活支柱、精神寄托就是母親陳琮英了。陳琮英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和影響他們:孩子從小不能隨便搭乘家長的車,不准浪費,不准挑剔,也不准隨便發脾氣。“父親走后,組織上每個月補貼20元。”任遠芳掰著手指算了算,“算高了,那時每月吃飯才8元,還有12塊供花銷,因而,我們也有點零花錢。”日子不緊不慢地過著,她的小學、中學,都非常順利。

但弟弟任遠遠的英年早逝,對這個家庭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母親特別喜歡弟弟任遠遠,弟弟在1995年,55歲的時候患癌症去世了,但家中女兒沒一個人敢告訴母親,都瞞著她,她問,就說是出差了,出國了,反正是有事去了。”任遠芳也不知后來母親知道真相了沒有,但在母親102歲走之前,她也一直沒跟身邊的人問起。

畢業后,任遠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航,負責購買飛機的業務。“現在救災時用的直升機,米八、米十七,你知道不,就是那種又綠又白、迷彩服的那種飛機,就是我們當時買的,那還是在八幾年的時候,年代挺遠的。”她興奮地說,神情裡掩蓋不住一股驕傲。

任遠芳的先生武盛源,畢業於北航外語系,是任遠芳的好友曾芳蘭的同學。1967年,36歲的武盛源因能力出眾,被調到外貿部工作,后被調入財政部。 “那時,大學裡不讓戀愛,我和我先生,是后來通過曾芳蘭介紹的。”她笑著說。

36歲的武盛源碰上近30歲的任遠芳,結婚、生子就成了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我現在有一兒一女,當了姥姥,馬上就要當奶奶了,特幸福。”或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任遠芳特別珍惜家庭的溫暖。為了照顧兒女,維持家庭的和諧,她還曾在事業最輝煌的時候,選擇了換工作,進入了離家隻有5分鐘車程的一個中機公司。因為俄語好,在中機公司,她做的是俄文翻譯。“每天要跑跑腿,買飛機票、火車票,帶外賓參觀長城啊,都是些瑣碎的事情”,任遠芳說。但她一直很滿足,“父親生前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我作為他的子女,應該傳承他的這種精神,隻要有事情做,做的事情對國家對社會有意義就行了。”到2003年,任遠芳退休了。退休后的日子裡,她的生活依然豐富而簡單:游泳、唱歌、跳舞,彈琴、學習電腦、參加活動……

採訪快結束時,任遠芳拿出了一本《任弼時》的畫冊,緩緩打開,指著一張照片,久久凝視,那是她和父親任弼時在1950年的合影。她語調深沉地說:“我身邊一直有父親的影子,我很想念他。”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任弼時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