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相聚雖短,親情綿長

——專訪任弼時之女任遠芳

記者 呂其慶

2014年07月15日16: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同志誕辰110周年,任弼時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是黨的七大選舉出的五大書記之一。他16歲參加革命,46歲英年早逝。回望三十年的奮斗生涯,他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何其短暫。相聚雖短,親情綿長。他的革命精神一直在任家后代流傳。

任遠芳是任弼時的三女兒,在約訪的電話裡,任遠芳留下記者手機號,挂了電話,不一會兒工夫,一條很長的信息發來:到她家坐幾路公交車、到哪一站下車,詳細清楚。6月初的一個早晨,按照任遠芳短信裡的“攻略”,記者很順利地找到她位於北京北四環外的家。家門口,一位眉目慈祥的老者已佇立等待,他是任遠芳的老伴武盛源。任老也滿臉笑容地迎來。“您發短信很快啊”,記者在任老面前表達了佩服。“習慣啦,我最怕別人沒有手機,打電話要花好多電話費,發個短信又方便又省錢。”任遠芳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有些活動她還是“出力又出錢”的召集者,記者在沙發上看到幾份活動手冊:有紅軍小學的啟動儀式,有任弼時精神宣講活動等。 採訪當天,北京的氣溫有些高。武老耐心地調整風扇角度,不一會兒,又端來咖啡。任老出生在蘇聯,習慣喝咖啡。他們的溫情,伴著濃郁的咖啡香氣,在不大的房間散漫開來。過往的時光,也隨著任老的講述慢慢鋪展開來……

不知父親是誰

任遠芳以前一直用“陳鬆”這個名字,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改回現在的名字。“我爸爸的姓太惹眼了,為了避嫌,不搞特殊化,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陳鬆。現在,還有和我住了20多年的老鄰居,都不知道我是誰的孩子。”幾十年來,任遠芳就在這棟普通居民樓裡過著平凡人的生活。但又和多數戰爭年代的革命子女一樣,在那個特殊的革命環境中,他們從一出生便開始了不一般的人生。

1938年12月,任遠芳出生在前蘇聯首都莫斯科,父親任弼時當時是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1940年3月,父親因工作需要回國,卻無法帶著一歲的小卡佳(任遠芳乳名),便把她留在莫斯科的一個劇院讓人照看著。爾后,德國攻進莫斯科,小卡佳被送到莫斯科郊外的伊凡諾沃國際兒童院,那是蘇聯專門收養各國共產黨員子女的機構。她在這裡一呆,便是11年。和她一起長大的還有三四十個革命子女,像毛澤東的兒子、瞿秋白的女兒、朱德的女兒,等等。“大的十幾歲,小的才一歲多點,像我一樣。我們住在一個大房子裡,平時都睡一個房間,按年齡大小分進不同的班級上學。”

“伊凡諾沃國際兒童院的生活並不像傳說中的優越。“牛奶隻有那些瘦小的孩子才有,其他人隻有面包,而我小時是個胖子,叫個什麼‘小狗熊’、‘小蘋果’,所以也沒奶喝。”任遠芳笑著回憶。“我們都小,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那,不知道父母是誰,也沒人告訴我們。”任遠芳說,那期間,對於親情,她完全沒概念,小伙伴們就是最親密的人。


相關新聞:

帶著知識回國——任弼時給女兒任遠芳的信

【特別策劃】紀念任弼時同志誕辰110周年

“應有盡有不算有,應有盡無才是有”——專訪開國元勛任弼時女兒任遠芳

視頻:人民網專訪開國元勛任弼時同志嫡孫任繼寧

紀念任弼時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南岳陽召開

高清組圖:任弼時誕辰110周年 多位親屬出席獻花籃儀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任弼時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