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漢
195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躍進”之年,大煉鋼鐵是這年“大躍進”運動的顯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煉鋼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成為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遭受嚴重困難的直接誘因。
“為實現一○七○萬噸鋼而奮斗”
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由於“大躍進”的發動和人民群眾生產熱情的高漲,人們的頭腦開始不冷靜了,趕超英國的時間一再被縮短,1958年鋼鐵產量的指標不斷被拔高。
1958年1月24日,國家經委擬定的1958年經濟計劃(草案)提出,1958年全國鋼產量計劃為624.8萬噸,比1957年增長19.2%。這個計劃得到了這年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的批准。
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於成都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國家經委黨組報送了《關於1958年計劃和預算第二本賬的意見》,將1958年鋼產量指標提高為700萬噸,比上年增長35.5%。會議期間,冶金工業部負責人提出,鋼鐵工業苦戰三年,超過“二五”計劃指標,到1962年達到1500萬噸到1700萬噸,是有把握的,2000萬噸是可以爭取的。這個設想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4月14日,國家經委匯總各地上報的當年鋼鐵產量計劃指標后,向中共中央報告說,1958年的鋼鐵產量有了兩本賬,第一本賬是624萬噸,第二本賬是711萬噸。這個第二本賬與全國人大一屆五次會議通過的指標相比,增加了87萬噸,增長了14%。
4月下旬,毛澤東找冶金工業部黨組幾位負責人談話,了解鋼鐵生產情況。毛澤東在談話中說,你們不要害怕鋼鐵生產多了沒有地方放。他還風趣地說,可以放到我的院子裡嘛!又說,1956年投資多了一些,工業生產快了一些,就有人害怕,慌慌忙忙出來反冒進。舊的平衡總是要在發展中被打破的,然后,又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平衡,這是馬克思主義。反冒進就是不懂這個辯証法。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現在才生產幾萬噸鋼,太可憐了,工業不發達就要受帝國主義欺負。當時冶金工業部負責人就表示,1958年的鋼產量肯定可能超過624萬噸,達到700萬噸,最多可能達到800萬噸。
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多次講到超英趕美的問題,並提出了“七年趕上英國,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趕上美國”的設想。國家經委提交會議討論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第二本賬提出:1962年的鋼產量指標,第一方案為2500萬噸,同1956年八大一次會議的建議數1050萬噸至1200萬噸比較,增加108%—138%﹔第二方案3000萬噸,同八大一次會議的建議數比較,增加150%—186%。會議期間,冶金工業部提出,1959年的鋼產量達到1200萬噸以上,1962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1967年達到7000萬噸以上,1972年達到1.2億噸以上,是完全有把握的。也就是說,五年可以超過英國,15年趕上美國。該部負責人在大會的發言中說,鋼產量15年趕上美國的預計“沒有什麼浪漫主義的成分,這種預計,是地道的現實主義的”。因為1962年達到產鋼3000萬噸的指標,是根據正在建設、將要建設的鋼鐵廠的具體進度計算出來的,“這種計算既沒有‘憑空估計’的成分,而又比較充分地考慮到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因而與其說它是先進的奮斗目標,倒不如說它還是帶有多少保守性質的指標”。發言還說,鋼產量經過5年肯定可以躍進到3000萬噸,在此基礎上再經過5年躍進到7000萬噸,然后又過5年躍進到1.2億噸就比較容易了,因此,鋼鐵工業15年趕上美國是一個現實主義的目標。“如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那麼我們可以設想:1962年鋼的水平達到3500萬—4000萬噸,從而趕上美國的時間將要更快一些。”
八大二次會議后,由於超英趕美的時間一再被提前,於是各項計劃指標不斷被拔高。1958年5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將當年的鋼產量指標由八大二次會議確定的711萬噸提高為800萬噸到850萬噸。這是1958年鋼產量計劃的第三本賬。
6月7日,冶金工業部向中共中央報送了《1962年主要冶金產品生產規劃》,其中預計1958年鋼產量為820萬噸,1962年為6000萬噸。
這些材料進一步增加了毛澤東超英趕美的信心。6月22日,他在冶金工業部的報告上親筆批示道:“隻要1962年達到6000萬噸鋼,超過美國就不難了。必須力爭在鋼的產量上在1959年達到2500萬噸,首先超過英國。”這樣,趕超英國的計劃大大提前,由原定的15年變成了2年。而1957年全國的鋼產量隻有535萬噸,如果1959年要達到2500萬噸,等於要增加將近5倍,1958年的820萬噸鋼產量顯然低了。
6月12日,國家經委黨組向中共中央報告,地方冶金工業的躍進指標,已經大大超過“二五”計劃第二本賬。計劃今年興建小高爐12694座,大部分年內可投入生產,地方鐵產量今年可達440萬噸,比去年增長7.9倍﹔興建轉爐220座,電爐43座,地方鋼產量今年可達200萬噸,比去年增長2.5倍。根據地方冶金工業的飛躍發展,估計明年全國鋼鐵產量可以比今年預計完成數翻一番。
6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劉少奇聽取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經委主任薄一波關於1958年計劃執行情況和1959年設想的匯報。在談到鋼鐵生產時,薄一波說,預計今年鋼產量將達到900萬噸,初步安排,明年計劃為2000萬噸或2000萬噸以上。
毛澤東沒有參加6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第二天晚上,他將全體政治局常委及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廖魯言、黃克誠、王鶴壽等人找來談話。談到鋼鐵生產時,毛澤東表示贊成提高鋼指標。會議經過研究,決定將1958年鋼產量的預計完成數改為1000萬噸,1959年的鋼產量指標改為2500萬噸。在談話的過程中,毛澤東對薄一波說:現在農業已經有了辦法了,叫做“以糧為綱,全面發展”,你工業怎麼辦?薄一波回答說:工業就“以鋼為綱,帶動一切”吧!毛澤東說:對,就按這麼辦。毛澤東還問冶金工業部部長王鶴壽:去年是530萬(按: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為什麼不能翻一番?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后來毛澤東說,開始是600萬噸,第二本賬是700萬噸,第三本賬是800萬噸,爭取900萬噸。我說你索性翻一番,那麼拖拖拉拉干什麼?王鶴壽同志就很有勁,布置了。王鶴壽“布置”的結果,決定1958年鋼產量比1957年翻一翻,完成1070萬噸。這就是這年著名的“為實現一○七○萬噸鋼而奮斗”口號的最初由來。
這次會議后,薄一波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和會議精神,重新寫成了一份《匯報提要》,並於20日報送給毛澤東。《匯報提要》提出:1959年我國國民經濟將比今年有一個更大的躍進,經過三年苦戰,我國可以在鋼鐵和其他主要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基本建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農業方面將實現水利化,達到“四、五、八”的要求。對1959年的工業生產,估算工業總產值將比上年增長60%—70%,鋼達到2500萬噸,比1958年增加1500萬噸,基本建設投資將增加一倍,達到450億元,社會購買力、外貿出口額也將有很大的增長。這是初步很不成熟的方案,待研究后再提交中央8月會議討論。6月22日,毛澤東對薄一波的《匯報提要》作了批示:“此件印發軍委會議各同志。趕超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隻需要兩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裡主要是鋼。隻要1959年達到2500萬噸,我們就在鋼的產量上超過英國了。”毛澤東在批發這個報告時,還特地將題目改為《兩年超過英國(向政治局的報告)》。
7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王朴”的文章《以鋼為綱》,公開提出了“以鋼為綱”的口號,並且認為“鋼是連接著整個工業的一條綱,它的發展速度,決定著整個工業化的速度,決定著整個農業現代化的速度,決定著整個技術革命的速度”,要求各級黨委、特別是第一書記,切實把鋼這條綱抓起來。
同一天,薄一波在《紅旗》雜志上發表題為《打破辦工業的神秘觀點》的文章,認為辦工業必須打破“大(大工業)、高(高標准)、國(國家集中辦)”這些神秘觀點,進行工業建設方法上的大革命,實行全黨辦工業、各級辦工業、全民辦工業。這對於工業飛躍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文章說:“今年我國的鋼產量,預計可以超過1000萬噸,明年估計可能超過2000萬噸。由此看來,我國在鋼鐵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過英國的時間,比不久前的設想,還可以大為縮短”。
7月5日,劉少奇在石景山發電廠同工人座談時說,現在趕上英國不是十幾年,二三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過英國。這不是假的。鋼鐵、煤炭明年可以超過,電要慢點。國家大有希望,大有前途,超過英美就變成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8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土洋並舉是加速發展鋼鐵工業的捷徑》。社論說,最近一兩個月來,全國各省市先后召開了地方工業會議或鋼鐵工業會議,打掉了對鋼鐵工業的神秘思想,確立了鋼鐵工業的“元帥”地位,訂出了發展鋼鐵工業的躍進規劃和措施,吹起了全黨全民向鋼鐵工業大進軍的號角。一個以鋼為綱,帶動工業全面發展的工業建設的新高潮已經形成。轉爐高爐遍地開花,鋼水鐵水到處奔流的日子,即將到來。要在一年內建成200座中小型轉爐,增加1000萬噸鋼,以及要在一年內建成13000多座中小型高爐,增加2000萬噸鐵的計劃,不僅可以百分之百地完成,而且將大大超過。
社論認為,我國鋼鐵產量之所以能夠實現“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根據:一是我國礦產資源豐富,煉鐵需要大量的煤,而在我國2000多個縣中,就有1500多個縣有煤﹔二是鋼鐵的原料——鐵礦石,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探明的鐵礦儲量已達56億噸。加上有黨的領導和6億人民,這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