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讀一位政治家,也讀一位父親

——重讀《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筆記

張建星

2014年08月27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也許的確不該做這樣的比較,讀這本“感情流水賬”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兩個人,一個是劉少奇,一個是顧准。前者在被打倒的同時,他的妻子被抓進監獄,這位前國家主席顯然是在極端孤獨和痛苦中故去的。可以作這樣的推想,如果劉少奇能夠被允許始終與妻子相伴,如果他不但有妻子相伴,也有江西步校那樣一個允許孤獨也允許思想的院落,他或許不會那樣早、那樣痛苦地逝去。而顧准呢?1974年,在顧准心裡,那一定是一個很寒冷很寒冷的冬天。生命垂危的顧准,臨終前幾乎是乞求見一下與他“劃清界線”的子女,見一下他近在咫尺的老母親,但終未如願。原因很簡單,那時顧准身上的符號隻有兩個字,不是父親,也不是兒子,而是“右派”。所以,想最后看一下兒子的母親被勸阻,應該向父親作最后告別的兒女沒有來。不敢想象顧准臨終前那種被掏空一切的絕望和痛苦。不敢想。想一遍就會流一遍淚。抑制不住的熱淚。這一段段讓人淚如雨下的歷史章節總會讓人作這樣的思索:這究竟是歷史的不幸,還是個人的不幸?這究竟是時代的悲劇,還是個人的悲劇?或者說,我們能簡單地、清晰地將這兩者輕鬆地分開嗎?我想很難。因為,悲劇可能是歷史的,但淚水一定是個人的。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政治的追求當然是難以放棄、不能割舍的。因為這裡有一個政治家的全部人生價值和人生夢想。但親情呢?家庭呢?或許還應該有這些政治家的愛情。失去這些,或者所有這些又極其不完整呢?這對政治家的命運又該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甚至對政治家的政治判斷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甚至相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極其值得研究的題目。這個題目不僅是讀者需要的,也是政治家需要的﹔不僅是政治家個人需要的,也是政治化了的歷史需要的。

無情未必真豪杰。

無論讀此書,還是讀三卷本《鄧小平文選》,或是讀鄧小平無比生動也感人的生平圖片,偉人的大智大勇、治國方略當然動人心魄,但常常讓我動情落淚的還是一個政治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深情、對親人的深情。閱讀鄧小平的生平圖片,覺得越到晚年,鄧小平的目光、笑容,越能讓人在感受一個偉大政治家的雄才大略的同時,感受一個普通父親,一個普通丈夫,一個普通老人經過滄桑歲月磨礪之后的至真之情。

《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總共收選了鄧的15封信件,這些信件都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寫給毛澤東或汪東興的。這些信裡,雖然也涉及黨事國事,但更多的,或者說大量的都是家庭瑣事、親人之事。有關於妻子卓琳的血壓﹔有關於鄧林“本身條件差,至今還沒有對象”﹔有很詳盡的十分拮據的二百多元生活費的分配﹔有關於朴方病情的情況,並“隻能要求你的幫助(指汪東興),要求黨的幫助”。對此,作者毛毛的評價是:“可以看到,‘文革’當中,父親寫信往往都是為家庭的‘瑣事’。父親這個人,向來行事簡約。在工作中,講話不寫講稿,寫報告也總是言簡意賅,從不贅言。在生活中,我們從小到大從未見過父親寫信,就連與他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的媽媽,也從未見過他因家事寫信。而在‘文革’中間,在家庭處於困境之時,在他的家人子女需要得到關懷和幫助時,作為一家之長,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寫信,而且是不厭其詳地寫信。‘文革’中,他總是覺得家人和孩子們是因為他才受到這麼多的委屈和不幸,他總想盡他的能力,盡一切可能,為家人和孩子們多做點再多做點。他從不要求孩子們為他做什麼。他付出了對家人子女的全部的愛,卻不要求任何回報。這是人世間最朴素的愛。估算一下,‘文革’十年中,父親所寫的信,比他一生中其他80年的統統加起來,還要多得多。”

“東興同志,又為我的大兒子鄧朴方的事麻煩你……”

這是寫於1971年2月的一封短信的開頭。這就是鄧小平,很真實,很感人。

我隻能說:

擁有這樣一位政治家,是一個國家的大幸﹔

擁有這樣一位領袖,是一個政黨的大幸﹔

擁有這樣一位丈夫,是一個妻子的大幸﹔

擁有這樣一位父親,是兒女后代的大幸。

20世紀擁有了鄧小平這樣一位世紀偉人,應該說這也是歷史和民族的大幸!

難道不是嗎?!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7日 24 版)

>>進入答題頁面

【特別策劃】小平足跡:1957-1994國內視察紀實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