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崢嶸
巧做黨的喉舌
回到武漢后,宛希儼受命協助中共武漢地委委員董必武創辦《楚光日報》,並任主編。
《楚光日報》於1926年3月24日正式創刊,是在中共武漢地委的實際領導下以民間報紙名義公開發行的四開日報。社址最初設在錦春裡2號(今漢口銘新街3號)。《楚光日報》由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化名創辦,名義上是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但因其主編宛希儼和工作人員龔孟賢、劉竹賢、祖山竹、秦君俠都是共產黨員,所以實為湖北共產黨組織創辦的第一份日報。北伐軍進入武漢以前,該報以“灰色面目”出現,慎重而巧妙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北伐軍進駐武漢以后,該報先成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所轄之報紙”,后才明確為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大型日報,實際是共產黨的喉舌。
董必武十分器重宛希儼,事無巨細,均與之商討,更將辦報的重任委托於他。由於當時的湖北還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若在報紙上宣傳馬克思主義,就會遭到查禁。董必武告訴宛希儼,《楚光日報》開始不要辦得太紅、太革命,先讓報紙站住腳跟,取得陣地,然后一步步發展。宛希儼根據董必武辦報的指導思想,報紙創刊初期,其評論的色彩並不濃重﹔而取得合法地位后,則開始大量報道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消息,不斷揭露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並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宛希儼還常常深入工人、農民和學生中,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並親筆撰寫反映群眾斗爭的報道文章,或在社會新聞版上經常刊登有關消息。6月9日,該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漢口各界漢案周年紀念大會”啟事,以顯著位置刊出漢口“六一一”慘案(1925年6月11日,英國士兵在漢口射殺聚會群眾,死40人,傷數十人——編者注)紀念宣傳大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收回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嚴懲殺人凶手”等口號。同時還在題為《再論復驗紅契與民間疾苦》的社論中揭露軍閥吳佩孚對湖北人民的橫征暴斂和各省軍閥爭奪地盤、荼毒民生的罪行。
《楚光日報》以其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場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日銷售量一度高達7000余份﹔同時也引起了湖北當局的注意。1926年7月和8月,《楚光日報》兩次被漢口警察廳查封,宛希儼和編輯夏綺被拘捕,后經營救出獄,報紙被迫停刊。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后,《楚光日報》移交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主辦,直至1927年汪精衛叛變后最終停刊。
北伐戰爭高潮到來前夕,宛希儼按照中共中央關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部署,籌備召開了國民黨漢口特別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和第二次代表大會。宛希儼是兩次大會主席團的執行主席,會上均被選為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執行委員、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北伐軍佔領武漢三鎮后,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開始分批從廣州遷往武漢。為適應形勢需要,中共中央秘書廳、中央組織部、中央軍委等機關也由上海遷到武漢。11月下旬,宛希儼調至《漢口民國日報》任主編。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