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維護國家安全的五次高超決策

姜廷玉

2014年11月04日14: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印度軍隊侵佔中國領土,向中國軍隊發起全面進攻時,果斷地作出實施反擊作戰的決定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和中國政府一直把建立和發展與印度的友好合作關系作為睦鄰政策的重點。

但是,印度當局從1 9 5 1年到1953年,乘新中國成立不久和進行抗美援朝戰爭之機,指使印軍非法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1954年以后,又陸續侵佔了中印邊境中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等地和中印邊境西段的巴裡加斯。

1959年3月,印度當局不僅把已經佔領的中印邊界東段的中國領土劃入印度版圖,而且要將歷來屬於中國新疆管轄的阿克賽欽地區劃入印度版圖。印度的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拒絕后,印度當局便指使其軍隊在邊境上尋舋滋事,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制造流血事件。

毛澤東和中國政府以亞洲和平和中印友誼為重,對印度的侵略活動一直採取忍讓克制態度,並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印度當局卻將中國政府的寬容忍讓看作軟弱可欺。從1961年特別是從1962年4月起,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大肆推行“前進政策”,步步向中國領土縱深進逼,蠶食中國領土,在中國境內建立侵略據點。

當印度軍隊侵佔中國領土,頻繁挑起邊界糾紛的時候,毛澤東及時指示中國邊防部隊,要提高警惕,加強邊防,防范印度軍隊的進攻。當印度軍隊大肆佔地設點,步步向前推進,嚴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安全的時候,毛澤東又指示,我們現在堅持不打第一槍,我們的方針是8個字:“決不退讓,避免流血。”毛澤東后來又在此基礎上補充了“武裝共處,犬牙交錯”8個字。1962年7月20日,總參謀部在毛澤東確定的“十六字”斗爭方針的基礎上,對該方針進一步進行了闡述:“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

10月20日,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同時發起全面進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果斷地作出了實施反擊作戰的決定。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於當天奉命反擊,開始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

自10月20日開始至28日止,中國邊防部隊分別在東段、西段指揮部的指揮下,在東段西藏的克節朗、達旺地區和西段新疆阿克賽欽的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地區,同時對入侵印軍展開了強有力的全面反擊。在西段清除了印軍侵入中國邊境地區設置的大部分據點,在東段驅逐了入侵克節朗、達旺地區的印軍,並殲其一部。

為緩和被印度當局造成的嚴重局勢,中國政府於10月24日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中國邊防部隊遵照政府聲明,於10月28日停止了對入侵印軍的反擊。

但是,印度當局又一次拒絕了中國政府的和平建議,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進行戰爭動員,向中國邊防部隊實施炮擊,並於11月14日、16日在中印邊境全線再次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猛烈進攻。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隨即命令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從11月16日開始,繼續在東段、西段反擊入侵印軍。11月19日和20日,中國邊防部隊粉碎了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的全線進攻。

為了謀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政府於11月21日再次發表聲明,決定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主動后撤。從12月1日開始至1963年3月1日,東線邊防部隊全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20公裡以內地區。隨后,中國又將印度被俘人員全部釋放,將繳獲的武器、裝備全部交還給印度。中國的誠意和友好行動,博得了國際輿論的好評。

對於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毛澤東評價說:這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者叫做政治軍事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