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稼祥對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貢獻

孟昭庚

2014年11月15日15: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總之,王明從蘇聯回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右傾錯誤觀點。他的右傾錯誤的主要表現是:政治上,過分強調統一戰線中的聯合,影響獨立自主原則的貫徹﹔軍事上,對黨領導的游擊戰爭的作用認識不足,不重視開展敵后根據地的斗爭﹔組織上,不尊重、不服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

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為顧全中央的團結統一,沒有立即對王明提出批評。三月政治局會議決定,派遣任弼時前往莫斯科,會同王稼祥向共產國際說明中國抗戰和國共兩黨關系的情況,以使共產國際更多的了解中國的實際和中共現行的政策,爭取共產國際的支援。

1933年4月,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身負重傷,1937年6月,由於傷情嚴重,被送往莫斯科治療。11月,王明回國時,接替王明,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王稼祥年輕時留學蘇聯5年,被稱為“紅色教授”型的人物,他很熟悉蘇共和共產國際的情況。任弼時到達莫斯科后,王稼祥和任弼時一道向共產國際和斯大林詳細而又具體地說明中國抗日戰爭的發展過程和國共兩黨的關系,以及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面持久戰的方針和策略。4月14日,王稼祥和任弼時向共產國際提交《中國抗日戰爭的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的書面報告大綱。5月17日,王稼祥又和任弼時一同出席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會議,由任弼時對報告大綱作了口頭說明和補充。當時共產國際許多代表以至領導人,由於過去深受王明的影響,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中國革命的形勢和中共的抗戰政策。經過王稼祥、任弼時努力地做工作,各國的代表終於扭轉了以往的認識,了解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實踐中探索出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消除了共產國際領導人和斯大林對中共中央的很多誤解和成見,使他們正確認識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承認並同意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季米特洛夫這時也稱頌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當時條件下團結中國人民的一切力量,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好”的辦法﹔贊揚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共產國際最好的支部之一”。

6月11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在經過認真討論后,通過《關於中共代表團報告的決議案》和《共產國際主席團的決定》。這兩個文件都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完全同意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這就有利於在中共黨內較快地克服王明的右傾錯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