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庚
七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橋兒溝天主堂召開。到會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17人,中央各部門和地方負責人38人,是1928年中共六大以來到會人數最多、會議時間最長的一次中央全會。毛澤東、王稼祥、王明、周恩來、朱德、康生、彭德懷、博古、劉少奇、陳雲、項英、張聞天等被選為全會主席團成員。王稼祥向代表們傳達了共產國際和季米特洛夫的指示精神,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這是會議的中心議題。張聞天、周恩來、王明、朱德、項英、劉少奇等同志也分別向會議報告各方面和各地區的工作情況。
會議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批評了黨內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存在的關門主義和投降主義兩種錯誤偏向,尤其是著重批判了王明的“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強調正確的統戰方針應該是既統一又獨立。全會重申,抗戰時期黨要把主要工作放在戰區和敵后,堅持獨立自主地放手擴大人民抗日武裝,以主要力量在敵后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而此時,中國的抗戰也已進入到了相持階段。倘若以上這些問題未能得以徹底解決,中國共產黨是很難擔當起領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重任。
毛澤東作會議總結,著重講了統一戰線問題及戰爭和戰略問題。會議通過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批准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線,基本上克服了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錯誤,進一步確定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統一了全黨的步調,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為黨領導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后,由王稼祥致閉幕詞。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