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西學”

陳晉

2014年12月18日16: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 毛澤東喜歡鑽中國古書,也對西方著述懷有興趣,所讀在他那個時代並不算少。自青年時代起,毛澤東自覺地接觸西學。讀西學著述,在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探索中產生過不小影響﹔五四運動前后,他更加注重閱讀譯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書刊﹔從延安時期開始,大量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成為他了解西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新中國成立后,他讀談西學,比較從容和寬泛。毛澤東讀西學著述,較感興趣、較為注重和讀得較多的,是西方哲學、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學這三類。關於西方哲學,毛澤東說,它“是我們的先生”﹔關於西方近代歷史,毛澤東說,“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幾個國家的革命史”﹔關於西方自然科學,毛澤東說,在這方面“東方人要向西方學習”。

[關鍵詞 ] 毛澤東﹔西學﹔馬克思主義著作﹔西方哲學﹔西方近代歷史﹔西方自然科學

社會上有一種印象,覺得毛澤東喜歡鑽中國古書,不大願意讀西方著述,對西學不了解。毛澤東讀中國古代文史著述確實比讀西方著述要多,而且興趣更大。但不能說他對西學不了解,或不願意讀。事實上,毛澤東對西方著述不僅有興趣,所讀在他那個時代並不算少。

青年時代,毛澤東自覺地接觸西學,那時叫“新學”,是從1910 年秋到東山小學堂讀書開始的。1912 年秋冬之際,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定王台圖書館自學了半年,后來談到自學的內容,給他印象最深的,主要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著作,孟德斯鳩、盧梭的法律學和政治學著作,約翰•穆勒的邏輯學著作,斯賓塞的社會學著作等,基本上是嚴復翻譯的。應該說這是青年毛澤東一次比較系統地對西學的接觸和了解。特別是孟德斯鳩、盧梭的著作,屬於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的代表作,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直接影響,是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及其成因的必讀之書。毛澤東1959 年5月15 日會見智利政界人士時回憶說: 我那時相信康德的唯心論、無政府主義,“我崇拜過華盛頓、拿破侖、加裡波第,看他們的傳記。我相信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赫胥黎的天演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資產階級那一套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 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年版,第51 頁。)。讀西學著述,在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探索中產生了不小影響。

五四運動前后,毛澤東更加注重閱讀譯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書刊。在當時,所謂“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其實就是西方文化、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西方流行的各種社會政治思潮。毛澤東當時對西方近代思想家、哲學家諸如托爾斯泰、克魯泡特金、柏格森、杜威、羅素等,很感興趣。1920 年6 月7 日給黎錦熙信中,他說自己“近來功課,英文,哲學,報,隻這三科。哲學從‘現代三大哲學家’(指柏格森、羅素、杜威——引者注)起,漸次進於各家”(《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年版,第 57頁。) 。1920年經營長沙文化書社,毛澤東也主要向讀者推薦譯介西學的著述,包括柏拉圖的《理想國》,羅素的《政治理想》、《社會改造原理》,杜威的《美國之民治的發展》、《現代教育趨勢》等。毛澤東那一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和相互比較過程中,來尋求自己的“精神驛站”的。毛澤東最終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也是通過對西方各種政治主張和學說進行反復比較后才得以確定的。

從延安時期開始,大量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成為毛澤東了解西學的一個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西學之一種,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后,才把它從西方思想文化中獨立出來。讀馬列著作,不能不大量涉及西方的哲學、經濟、政治、文化、歷史﹔不了解這些領域的西學基本內容,就難以讀懂馬列,就弄不清楚馬列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列寧有本《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是他讀黑格爾《邏輯學》所作的筆記,毛澤東就很喜歡讀,經常引用該書的一些話。他在 1970年 9月 19日提出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時,就舉例說:要使大家知道馬列主義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就應該讀《拿破侖第三政變記》、《法蘭西內戰》。(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 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年版,第 338頁。)

讀馬列當然不能代替直接讀西學。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讀談西學,比較從容和寬泛。1949年訪問蘇聯時,他集中看了幾十部俄國和歐洲的歷史人物傳記影片,例如《彼得大帝》、《拿破侖》、《庫圖佐夫》等。擔任翻譯的師哲回憶:毛澤東拜會斯大林時,斯大林對他講,“毛澤東真聰明,有空就看人物傳記片,這是了解歷史最簡捷的辦法。”(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5年版,第 441頁。)到了晚年,毛澤東還讓出版機構把一些西學著述印成大字本給他讀,包括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海思、穆恩、威蘭合著的《世界通史》,法國福爾寫的《拿破侖論》,蘇聯塔爾列寫的《拿破侖傳》,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楊振寧的《基本粒子發現簡史》,等等。

毛澤東讀西學著述,並非漫無目的。比較起來,他更感興趣、更為注重和讀得更多的,是西方哲學、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學這樣三類。

(一)關於西方哲學,毛澤東說,它 “是我們的先生”。

對西方哲學,毛澤東了解得比較多的是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和現代英美哲學。 1964年 2月 9日在一次同外賓的談話中,毛澤東曾梳理過自己對西方哲學的認識:

蘇格拉底注重倫理學,他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辯証法的理論家,但是他注意研究倫理學和憲法,同敵人作斗爭。他的一輩子過得不開心,結果死得也很慘。柏拉圖是徹底的唯心主義者,他寫了一本書叫《理想國》,他發展了唯心主義。后來的亞裡士多德批評了他的唯心主義。亞裡士多德是一位大學者,比前面兩人的水平高,他對於自然科學的許多方面有研究,批評了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創立了形式邏輯。歐洲在中世紀時,對亞裡士多德是很崇拜的。在比較近代的德國,康德的老師就是亞裡士多德。康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天文學中的星雲學說是他創立的,此人還搞了十二個范疇,這十二個范疇都是對立的統一,但他不能解釋這些問題,他說事物的本質是不可知的,他是一個不可知論者。黑格爾的先生就是康德。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他大大地發展了唯心主義的辯証法,即客觀的辯証法。他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先生,也是列寧的先生,也是我們的先生。對於馬克思和恩格斯來說,沒有康德、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德國古典哲學,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 5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年版,第 313頁。)

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強調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割斷它和西方哲學史的聯系。關於毛澤東對近代德國哲學的了解,有個實例值得一提。德國生物學家和哲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在自然科學領域是唯物主義代表和無神論者。毛澤東 1920年經營長沙文化書社時讀過一本《赫克爾一元哲學》。新中國成立后,翻譯出版了海克爾的代表作《宇宙之謎——關於一元論哲學的通俗讀物》。 1975年 10月 30日,毛澤東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施密特時,對他講:我對黑格爾、費爾巴哈、康德,還有海克爾的書感興趣。接著問在座的外賓,是否看過海克爾的著作,結果隻有施密特說看過,其他外賓有的說沒有看過,有的還不知道海克爾其人,中文翻譯甚至將海克爾譯成了黑格爾,毛澤東立刻糾正,“是恩斯特•海克爾”。施密特后來在他的回憶錄《偉人和大國》中也說,他和毛澤東花了十分鐘的時間,討論了“海克爾那部粗糙的唯物主義著作《宇宙之謎》”。

正是在閱讀西方哲學的過程中,毛澤東深切地感受到哲學作為認識工具和理論武器,總是為現實服務的,並反映和支持著各國的現實需要。對此,他在 1959年底 1960年初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頗有體會地說:“資產階級哲學家都是為他們當前的政治服務的,而且每個國家,每個時期,都有新的理論家,寫出新的理論。英國曾經出現了培根和霍布斯這樣的資產階級唯物論者﹔法國曾經出現了‘百科全書派’這樣的唯物論者﹔德國和俄國的資產階級也有他們的唯物論者。”(《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 4卷,第250—251頁。)雖然都是唯物論,但“各有特點”。沒有對近代西方各國哲學的了解,不會有這樣具體的認識。這段話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要適應中國的現實需要來發展和創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