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 陳麗紅
三、致力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與斗爭,成為《先驅》創辦者
在參加完中共“一大”之后,劉仁靜留在上海協助李達做了一段時間的宣傳工作,於12月回到北京。在上海期間,他協助李達籌辦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列著作,從事理論宣傳等的經歷,積累了一些宣傳出版的經驗,回到北京后便著手籌辦刊物。在李大釗的支持下,他與鄧中夏一起,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名義,籌備創辦了《先驅》(《The Pioneer》)。
1922年1月15日《先驅》創刊號問世,編輯部設在北大文學院內,鄧中夏和劉仁靜為主編。劉仁靜在發刊詞中提出,刊物著眼於“努力喚醒國民的自覺,打破因襲、奴性、偷惰和依賴的習慣而代以反抗的創造的精神”﹔“本刊第一任務是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實際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適宜的實際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此外,“還要介紹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成績和失敗之點,以供我們運動的參考”。31本期創刊號還刊載了他以“仁任”為名發表的題為《革命與社會主義》的評論,鄧中夏也以“重遠”為筆名發表了《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一文﹔另譯述了列寧的《民族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宣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獨立解決本國問題﹔等等。由此可見,《先驅》自初問世,就標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先驅》創刊時原定為半月刊,但因種種限制,在北京隻出版了1922年1月15日、2月5日、2月15日三期,多以相當篇幅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介紹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狀況,同時對社會主義青年運動的情況也有重要的反映、介紹。32
《先驅》在這一時期的創刊出版,對擴大社會主義青年團早期的影響,加強對團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統一全團思想,都起了積極的作用。它鮮明的立場和不斷擴大的影響,也招致了北洋軍閥政府的注意,被以“內容多系鼓吹社會主義,若不趕緊查禁,深恐為害地方”33為由查禁。后來,《先驅》遷往上海,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劉仁靜雖不再任主編,但仍經常為《先驅》撰稿,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改造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的斗爭。
1922年9月后,劉仁靜隨陳獨秀一起離京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劉仁靜隨后的人生軌跡逐漸遠離北京。
在劉仁靜誕辰110周年之際,我們回望黨的創建時期劉仁靜的成長軌跡和黨的創建歷程,總結和客觀評價劉仁靜的可貴貢獻,清晰展現了時勢與先進分子之間,唯因時利勢、因應互動方能有所作為的歷史發展規律。
①②③④⑨《惲代英日記》,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375、427、412、568頁。
⑤23劉仁靜:《勇猛為革命奮斗的戰士》,《回憶惲代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0、181頁。
⑥20劉仁靜:《回憶我在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情況》,《黨史研究資料》第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0、63頁。
⑦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北京歷史》第1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頁。
⑧22 25 27 30張國燾:《我的回憶》上冊,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80、80、101、103、131頁。
⑩ 《北大學生之通電》,《晨報》1919年7月31日。
11《北大學生案公判情形再記》,《晨報》1919年8月23日。
12 《北大學生案公判聽記》,《晨報》1919年8月22日。
13 劉仁靜:《懷念王光祈先生》﹔王光祈學術研究會:《王光祈研究論文集》,1984年內部版。
14關於其加入時間,根據1919年10月15日出版的《少年中國》所刊“會務紀聞”所載:“本年八九月間新加入會員劉仁靜……等五人”,以及其本人回憶,可初步判斷為1919年9月。
15《少年中國》第3卷第9期(1922年4月)。
16 《少年中國》第3卷第1期(1921年8月)。
17 29劉仁靜:《回憶黨的“一大”》,《“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9頁。
18 《少年中國》第4卷第7期(1923年9月)。
19 26 張廣立等:《劉仁靜》,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75卷,第389、390頁。
21吳家林、謝蔭明:《北京黨組織的創建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96頁。
24《少年中國》第2卷第9期(1921年3月15日)。
28《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671頁。
31《“先驅”發刊詞》,團中央辦公廳編:《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內部發行)第1冊,第104頁。
32 33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志·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卷·期刊志》,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頁。
(作者單位: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