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沈崇事件【2】

2015年01月13日09:4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沈崇事件(上)

學潮洶涌

雖然沈崇的身份已經查明,但社會上對她的惡意中傷,還是鋪天蓋地。北大校園裡就有壁報公然誣陷該事件是“八路軍有意唆使一個女孩子調戲美軍,以致招辱”。面對國民黨當局授意下的潑污,聯想到駐華美軍此前的種種暴行,北大的學生們群情激憤,一場學生運動已箭在弦上。

“沈崇事件”雖然與共產黨毫無瓜葛,但面對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暴運動,北平地下黨也行動起來。當時,北平地下黨學委有南北系之分,南系指原在西南聯大就讀的黨員,北系指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領導下的地下黨。26日,北系學委佘滌清與南系學委袁永熙接了頭。佘滌清回憶,他們認為應該抓住“沈崇事件”,激發廣大群眾的民族義憤,放手發動同學們掀起抗議運動。

12月27日晚,北大各系、各社團代表聚集在北大沙灘北院禮堂開會。沒想到會議剛開始,就闖進一批法學院的三青團團員。他們說:“我們沒有系級代表,我們就代表我們班。”與會同學見來者不善,便紛紛派人回宿舍叫人到會場助陣。不一會兒,會場上就聚集了五六百名學生,群情激昂。有的說:“美軍強奸了她,就是強奸了中國的靈魂。”有的要求:“美軍退出中國。”突然,有人冒出一句:“一二·一運動中有人因捐款發了財。”這下可把同學們惹火了,大家嚷嚷著要揪出這個造謠之徒。眼看會場秩序大亂,主持會議的中共地下黨員劉俊英提出按同學們的提案表決。她說:“不贊成抗議美軍暴行的請舉手。”“不贊成嚴懲凶手的請舉手!”三青團員們沒料到劉俊英有這手兒,雖然他們是成心來攪局的,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反對嚴懲凶手。

最終,大會順利通過了三項要求,即組織中美聯合法庭公開審判暴徒﹔美國最高當局公開道歉﹔美軍退出中國。

北大的學生代表大會開得很成功,北平地下黨組織認為,組織全市大學生游行示威的時機已經成熟。29日午后,前往清華、燕大、中法、師大等大學聯絡的同志紛紛帶回了好消息,各學校紛紛響應了游行的號召。於是,黨組織決定當晚由“抗暴籌委會”出面,在北大北樓禮堂召開大會討論第二天的行動。

眼看學潮漸起,國民黨當局也不會坐視不理。當晚6點多,大會即將召開時,北大沙灘校園突然闖進幾輛吉普車和大卡車。一百多名手執木棍、腰懸手槍的國民黨特務和暴徒,自稱是中國大學、華北文法學院和輔仁大學的學生闖入會場。

“抗暴籌委會”的同學一看來者不善,連忙出面說:“今晚我們北大自己開系級代表大會,並沒有邀請外校的同學。”可特務們不肯善罷甘休,他們叫囂著:“他媽的,老子們來了,會又不開了。”而后,他們搗毀了籌委會辦公室,自稱各大學“代表”開起會來。他們宣布成立“北平各大學學生正義聯合會”,表示“誓為政府后盾”、“決不採取罷課游行手段以免荒廢學業”、“信任政府合理解決此案”。臨走,他們威脅籌委會的同學說,明天不許游行,否則機槍伺候。

特務們的卑劣行徑引起同學們的反感,大家紛紛表示第二天一定要游行示威,絕不能示弱。與此同時,清華和燕京兩所大學的學生也行動起來。雖然校園遠在西郊,但早上8點他們就出發了。清華和燕京兩校的同學手舉“抗議美軍暴行大游行”的橫幅,從西郊一路進城。經過輔仁大學門口時,幾百名輔仁的大學生沖出校門,加入到游行隊伍中。

面對越來越龐大的游行隊伍,各校領隊決定成立一個臨時指揮小組。隊伍以數百輛自行車為先導,后面依次是清華、燕京、朝陽、中法、輔仁、師大等學校隊伍,北大的1500名學生殿后。沿途還有一些市民、學生陸續加入。據當時的報紙估計,這次大游行有將近萬人參加。

隊伍從沙灘出發,經東皇城根、東華門大街、王府井大街,抵達東單三條的軍調部所在地(今協和醫院)。在軍調部門口,同學們用英語齊聲喊道:“Get out,U.S.Army.We hate you!”(“滾出去,美國兵。我們恨你們!”)可笑的是,聽到這些口號,幾名美軍從窗口探出頭來答道:“Yes,we want!”(“是的,我們也想這樣!”)

而后,游行隊伍來到案件發生地——東單練兵場。北大女生李鳳儀朗誦了《給受難者》,在場的同學們則齊唱《打倒列強》。許多當年參加過游行的老人回憶,那場面非常悲壯。

最后,學生們向北平行轅提出了四項要求,即要求美軍撤出中國﹔成立中美聯合法庭公開審理肇事美兵﹔美軍撤離前要與中國人隔離,避免發生類似事件﹔公布此案之經過真相。

194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撤離北平。火車上寫著:“不再有中國任務!頂好!”

1947年初,南京,張貼著抗議美軍暴行標語的金陵大學主大門。

焦頭爛額的國府

北平學生的這次游行請願活動,很快贏得了全國范圍內的支持。上海、天津、重慶、杭州、香港民眾……乃至海外華僑紛紛發動了游行示威活動。一場反對美軍暴行的運動席卷了全國。至1947年1月10日,反美運動已經波及14個省26個城市,其中18個城市發生了罷課、游行,參與人數達到50萬人以上。這使正在想方設法獻媚美國,以期贏得更多物資援助的國民政府感到焦頭爛額。

其實,在“沈崇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國民黨最高當局就感到事情可能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

據台北“國史館”的《事略稿本》記載,1946年12月30日,蔣介石專門就北平學潮一事對蔣經國有所指示。第二天,蔣介石設晚宴為美國駐華特使馬歇爾慶祝生日時,還特別與馬歇爾研究了如何應對因“沈崇事件”而引起的學潮。同一天,蔣介石在發表的《三十六年元旦告全國同胞廣播詞》中,旁敲側擊地告誡青年不要“對環境過於敏感,對現實過於苛求,對自身缺乏定力”,並被“別有作用的政客野心家所煽惑”,流於偏激,“彷徨於煩悶憤慨之中”,“消耗於空洞無當的政治斗爭之內”。這些議論顯然都是針對“沈崇事件”引起的連鎖反應而發的。

蔣介石自己也清楚,這樣一篇官樣文章的講話,對於消弭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會發生太大作用。1947年元旦前后的幾天,他的活動始終圍繞著這件事進行。1947年1月2日,他召見了外交部長王世杰和教育部長朱家驊,問他們有何對策處理學潮?同天下午,他又召見了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所談的話題自然也是圍繞著“美軍強奸女生事件”。甚至在蔣介石自己寫的“上周反省錄”中也有“美軍奸淫女生,以致激起學潮,此所不及防者也”一條。可見,這件事已經成為蔣介石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蔣介石之所以如此重視“沈崇事件”,當然不是因為這起事件本身,他更加關注的是此事會不會影響美國對國民黨當局的物資援助。

二戰結束以后,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兼蔣介石的參謀長魏德邁曾這樣評價當時的遠東局勢,他認為,隨著戰后兩極格局的出現,中國成為美蘇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競技場。如果中共取得勝利,那麼蘇聯也就控制了歐亞大陸。在國共沖突中,美國隻有站在蔣介石一邊,才能保証中國站在美國一邊。

為了支持蔣介石集團打垮共產黨,自抗戰結束后,美國政府給予了國民黨大量的軍事和物資援助。據美國政府各有關機構向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截至1948年6月30日,美國移讓給國民政府的租借物資總價值達7.81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與整個抗戰期間美國援華物資差不多。可以說,美國的援助是國民黨賴以戰勝共產黨最有力的殺手锏。因此,國民政府對美國方面的態度尤為關切,而援華物資也成為美國控制蔣介石的最有效手段。國共內戰爆發后,美國便接長不短地用停止援華來敲打蔣介石。1946年8月,杜魯門就發布了軍火禁運的行政命令,宣布停止向中國政府提供可能與內戰有關的部分貨品,不再發放向中國政府出口作戰物資的許可証。

“沈崇事件”發生時,恰逢美國對國民政府實行武器禁運期間,蔣介石正在想方設法恢復美國的武器援助。這個節骨眼上,他自然不願意為一件刑事案件壞了大局。於是,在處理“沈崇事件”的過程中,國民政府始終希望將其局限於單純刑事案件的范疇內,避免上升到政治層面。

如何消弭民間的不滿,光靠高高在上的說教是不行的。國民黨當局也知道,盡快開庭審判,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才是正途。因此,1946年12月28日北平市政府就向美軍當局提出了嚴重抗議,要求美軍道歉、懲凶、賠償,並保証以后不再發生類似事件。1947年1月2日,北平市政府外事處處長左明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案的調查取証工作已經告一段落,近期就將進入司法程序。不過,與公眾期待不同的是,審理此案的法庭並不是中美聯合法庭,而是美方組織的法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