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獻給第105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革命年代的“女漢子”:盤點30位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女戰士(組圖)

2015年03月06日14: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征中的女戰士於1949年在北京合影(第一排左起:劉英、陳琮英、戚元德、周月華、危秀英﹔第二排左起:鄧六金、甘棠、吳仲廉、李堅貞、李貞、廖似光、蔡暢)
長征中的女戰士於1949年在北京合影(第一排左起:劉英、陳琮英、戚元德、周月華、危秀英﹔第二排左起:鄧六金、甘棠、吳仲廉、李堅貞、李貞、廖似光、蔡暢)
下一頁

編者按: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隻不過是一個刻度,一個瞬間。但對那些慷慨奔赴萬裡長征的女紅軍戰士來講,卻是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她們與男紅軍一樣浴血奮戰、艱苦跋涉。一部分女紅軍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長征﹔另一部分女紅軍卻在戰斗中、行軍中倒下。女紅軍們巾幗不讓須眉,她們像男人一樣戰斗,為部隊籌來一擔擔糧食,救助一位位傷員,唱響一支支催人前進的戰歌,譜下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身體過硬、會做群眾工作,才可能隨部隊轉移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婦女部部長李堅真接到中央組織局主任李維漢的命令:草擬一份隨紅軍主力一起行動的女紅軍名單。李維漢告訴她:“組織上決定要挑選一批身體好、會做群眾工作的婦女干部隨部隊轉移,到湘西去開展工作。你們婦女部先出個名單給我,總數不要超過30人。”當時蘇區的形勢已經非常緊迫了,能夠跟隨大部隊行動對每一位婦女來講都是一種榮耀,有的還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安全的保証。但並不是每一位女戰士都能緊隨大部隊,有許多人不得不留下來,面對更殘酷的局面。就算是名單上的女人們,也並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她們首先要通過體檢關。

行軍途中女紅軍的衣食住行條件惡劣

1934年10月16日傍晚起,王泉媛、鄧六金、鄧穎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劉英、劉彩香、劉群先、楊厚珍、李堅真、李伯釗、李建華、李桂英、吳仲廉、吳富蓮、邱一涵、陳慧清、金維映、周越華、鐘月林、賀子珍、錢希均、蕭月華、康克清、曾玉、謝飛、謝小梅、蔡暢、廖似光等30名女紅軍和8萬多中央紅軍一起邁開了萬裡長征第一步,開始了長途跋涉。她們的行裝很少,隻許帶15斤重的東西,其中包括換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糧食由部隊發放,同時還給她們每人配發了一隻大搪瓷缸子,裡面塞著毛巾和牙刷。女紅軍們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間,成了紅軍長征途中一道別致的風景。

在行軍途中,女紅軍的衣食住行幾乎都是原始標准。陰雨天被淋得像落湯雞,在嚴重缺水地區臉上又常蒙著一層灰塵。惡劣的條件使得女紅軍的性別意識淡化。她們最頭痛的是來例假。當時在敵人的尾追下部隊不停地趕路,盡管腹部絞痛、兩腿發抖,但捂著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住宿時,三五個人擠在一起,還要躺在潮濕的土地上。女紅軍危秀英居然練出了站著睡覺的本事。

有些女紅軍犧牲時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長征中,在紅四方面軍的后方戰線上,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婦女獨立團(后改編為獨立師),當時成立時有2500余人,獨立師師長為張琴秋。她們剃著光頭,穿著軍裝,打著綁帶,肩負著運輸、籌糧、警衛后方機關等艱巨任務。她們不僅是一支出色的后勤部隊,還是一支善戰的戰斗隊。二過草地后,這支隊伍隻剩1000余人。

因為參加戰斗,紅四方面軍女紅軍人數一直在減少,婦女獨立師也被縮編為婦女獨立團。三大主力會師后,她們隨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最后僅剩300余人。有的女紅軍,犧牲時連名字也沒有留下。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三大主力紅軍會師。而紅二方面軍至少有18名女紅軍參加了長征,共和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就在其中。紅25軍參加長征的是7名女護士,當時被譽為“七仙女”。

(綜合《黨史博覽》、海南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報道整理)


精彩推薦:

1、習近平首次集中闡述“四個全面” 宣示治國理政全新布局

2、從習主席聽過的軍歌中品讀黨紀軍紀和“強軍夢”

3、朱之文:書記校長對意識形態問題要敢抓敢管

4、【導讀】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為何被質疑

5、從習近平的“干部觀”看如何選人用人

分享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