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955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

歐陽青

2015年03月13日15:32   來源:黨史博覽

原標題:1955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

1955年9月27日,金秋時節的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陸海空三軍首次授銜儀式在這裡舉行。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被授予軍銜,佩戴勛章,光榮與夢想,燦爛與輝煌,在這一瞬間綻放。

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橫空出世

1955年2月8日,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由國家主席毛澤東批准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簡稱《軍官服役條例》),標志著經過5年時間醞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橫空出世。

同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幷由國家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授予。9月27日,中央軍委專門發出電報文稿,幷通過國務院舉行的將官授銜典禮大會,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軍官以將官軍銜的命令。其中包括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具有中國特色”?這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銜制,在縱向上既與中國近代歷史上實行的幾次軍銜制不同,在橫向上也與世界軍銜制中的“西方型”、“東方型”和“東亞型”等幾種類型有所區別,可謂獨樹一幟。

軍銜制的核心內容是軍銜等級的設置,各國軍銜制的區別首先就在於軍銜等級設置的不同。我軍的軍銜制與其他軍隊軍銜制的軍銜等級設置比較如下:

與舊中國的幾種軍銜類型相比,多設“元帥”這一等這一級,在將、校、尉官中多設“大將”、“大校”、“大尉”這一級,雖然在理論上少設“准尉”這一等這一級,但在實際中卻把“准尉”當作臨時軍銜來應用,兵則少設一級。

與世界其他幾種軍銜類型相比,盡管主要參照“東方型”的蘇聯軍銜制,但元帥比他們少設“軍兵種主帥”一級,校官比他們多設“大校”一級,軍士比他們少設“大士”一級。

總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是博採眾長、獨樹一幟的產物。我軍設置“大校”軍銜。考慮到師級干部較多,主要是解決師級干部軍銜等級。設置“大尉”軍銜,主要是解決副營級干部軍銜等級。臨時設置“准尉”這一級軍銜,主要是解決大量副排級干部軍銜等級。在解決這幾個級別干部軍銜等級的同時,我軍軍銜制的主要級別在外在形式上以“大、上、中、少”的順序排列,也顯得簡明易懂,層次分明,便於記憶。

既然是全軍首次授銜,而且又具中國特色,所以評銜的標准和條件掌握得就比較嚴格,按照《軍官服役條例》規定:

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授予軍官軍銜,應以現任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在軍隊中服務的經歷和對革命事業的貢獻為依據。

9月23日和9月27日,通過正規的法定程序,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授予的1048名將帥正式誕生。

當時10名元帥排序依次是: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10名大將排序依次是: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精彩推薦:

1、習近平首次集中闡述“四個全面” 宣示治國理政全新布局

2、從習主席聽過的軍歌中品讀黨紀軍紀和“強軍夢”

3、朱之文:書記校長對意識形態問題要敢抓敢管

4、【導讀】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為何被質疑

5、從習近平的“干部觀”看如何選人用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