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誠信仰的旗幟下
65年過去,飲水更當思源,往事並不如煙。解放海南的歷史,是新中國創建歷程中一次重大歷史事件﹔解放海南的精神,是新時期海南尤須珍視的一筆寶貴政治遺產。因而,回望戰火洗禮的歲月,緬懷逝去英烈的豐功,唱響英雄書寫的史詩,發揚無畏革命的傳統,抒發愛黨愛國的情懷,意義深遠,永不過時。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1950年海南全島解放,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讓海南、台灣雙島互為犄角、作為反攻大陸跳板的迷夢。此后在黨的領導下,瓊崖人民翻身做主,海南變化日新月異。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掀開了海南歷史上全面改革開放的嶄新一頁。2009年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給海南的再度騰飛帶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全省上下正團結一致,為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而不懈奮斗。
站在這樣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面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打造中國旅游特區這一場輸不起的戰役中,追憶解放海南的英雄史詩,追思革命先烈的慷慨忠魂,追尋涵育歷史的精神養分,就會發現: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黨和人民事業的順利推進,都離不開無限忠誠的信仰,離不開黨群魚水的法寶,離不開革命到底的精神,離不開敢為先鋒的自覺。
任何時候,海南的發展都要胸懷全局,葆有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信仰。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歷史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棋﹔也是海南結合省情,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康庄大道。它寄寓著黨中央的殷切重托,飽含著海南人民的熱切盼望。和平時期的我們,不需要再拋頭顱洒熱血,但解放海南戰爭中激揚的大局觀、價值觀、真信仰,65年一以貫之,將為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國家戰略,灌注實干興省的使命感、事業心、責任感,煥發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干事激情。
任何時候,海南的發展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沒有海南勞苦大眾的堅定支持,就沒有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不朽奇跡﹔沒有瓊崖縱隊的完美配合,就沒有渡海作戰的勢如破竹。越是要攻堅克難,越是要牢記宗旨,在對英雄史事的追憶中,來校正我們的思想,厘正我們的行為﹔越是要攻堅克難,越是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魚水關系,在人民群眾當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精神力量傳承至今,海南有效開展作風建設,擰緊思想開關,並以政風帶民風、民風促政風的形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植根,凡人善舉蔚然成風,讓人性之美的價值濡染,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繼生態之美的地緣優勢后的又一塊金字招牌。
任何時候,海南的發展都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當今區域發展,百舸爭流,一日千裡。65年來,海南雖然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島,蛻變成一個得風氣之先的經濟特區,但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基本省情沒有變。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一個時迫任重的系統工程,時刻考驗著各級黨政干部的決斷力、執行力、突破力,時刻提醒著各級黨政干部“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頭勇者勝”。解放海南戰役,是黨和人民軍隊在沒有渡海作戰經驗、裝備對比懸殊的困難局面中,通過縝密部署、攻堅沖鋒、持續作戰,最終大獲全勝的。這種敢於排難而上、經得考驗、爭分奪秒、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因,尤為今日海南所呼喚,所傳承。
任何時候,海南的發展都要自覺發揚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先鋒精神。
在長風大浪、槍林彈雨中穿梭的渡海先鋒營形象,至今讓人熱血澎湃。在渡海作戰中,我們需要開路先鋒﹔在改革開放中,我們需要開路先鋒﹔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仍需要開路先鋒。而這樣的使命,歷史一次次都賦予了海南,並玉成了一脈相承的特區精神。它必將激勵著我們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打造中國旅游特區的浩浩征途上,奮勇邁進,一往無前。
回眸歷史的海面,千帆過盡﹔仍有精神的光焰,燭照前路。誰都無法否定這一事實,如果沒有渡海作戰實現的海南全境解放,沒有瓊崖革命23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沒有數以千萬計革命烈士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日海南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息。
史詩在傳頌,精神在傳揚。今天的海南,該如何紀念65年前那一場決定命運的恢宏戰役?誰都清晰懂得這一道理,隻要對解放海南精神的大力弘揚,隻要900萬海南人民再接再厲、迎難而上,傾力描繪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宏偉藍圖,那麼,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時代夢想,一定會順利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