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如何懲治戰敗的德國問題。會議在帝國主義大國的操縱下,無理拒絕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政府的正當要求,把原來德國在山東享有的特權轉讓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十幾所專科以上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游行示威,斥責政府的賣國罪行,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反動政府派了大批軍警進行鎮壓,逮捕了30多名學生。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很快擴大到全國。反動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撤銷曹汝霖等三個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它為中國的前進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是誰組織了五四游行?解密五月三日的傍晚
1979年是五四運動60周年,《光明日報》派記者去採寫紀念五四運動文章。記者採訪了很多五四運動的參加者,其中還有運動中頗為顯露頭角的許德珩和傳說中頭一個越牆爬進院子裡打開趙家樓大門的楊晦教授。此外,還有作家馮至等人。
他們都慷慨激昂猶如昨日一般地敘述了五四那天的游行路線和火燒趙家樓的過程,但都沒有談到這次游行是由誰發動和組織的,都隻說是廣大學生激於強烈的愛國義憤。
記者曾經問楊晦:傳說是你第一個翻牆進入趙家樓的?他謙遜地笑了笑說:“那是傳聞,不准確。不是我第一個翻牆進去的。”記者問:“那誰是第一個進去的?”他說記不清了。記者又問:“那麼,你該記得這個游行隊伍總得有個領隊的吧?”他仍然含糊其辭,最后說:“好像有傅斯年在跑前跑后的。”但說過之后,立即又用鄙夷的神情補充說:“我最瞧不起他那一副闊少爺公子哥兒氣派,手裡總是拿著一條雪白的手帕,后來他果然墮落到……”【詳細】
32名愛國學生被捕入獄始末:學生與警察扭在一起 滾翻在地
曹宅火起、章宗祥被打之后,一貫認為鬧不出大事來的當局意識到事態開始向失控的方向發展。警察總監吳炳湘和步兵統領李長泰帶領著大批警察和兵士急急忙忙向曹宅而來。先前在曹宅“裝裝樣子維持秩序”的警察一見上司駕到,立刻來了精神,他們吹起警笛,向空中放了幾槍,開始大肆逮捕學生。
據當時的親歷者回憶,軍警到達曹宅以后,見人就打,見人就抓。北京大學的學生許德珩與抓他的警察扭在一起,雙方僵持不下,滾翻在地,最終被警察捆了起來。警察在曹宅附近逮捕了幾個學生,沿街又逮捕了一些學生。最終有32名學生被逮捕,押到警察廳去。我們在檔案中查到,這32名學生是熊天祉、梁彬文、李良驥、牟振飛、梁穎文、曹永、陳聲樹、郝祖齡、楊振聲、蕭濟時、邱彬、江紹原、孫德中、何作霖、魯其昌、易克嶷、許德珩、潘淑、林公頓、易敬泉、向大光、陳宏勛、薛榮周、趙永剛、楊荃駿、唐英國、王德潤、初銘音、李更新、董紹舒、劉國干、張德,其中北京大學20名學生,北京高等師范大學8名學生,工業學校2名學生,中國大學1名學生,匯文大學1名學生。【詳細】
“火燒趙家樓”第一人“五四”后獻身教育
也許人們已經陌生這個名字:匡互生。他是“五四”運動先驅者,那個“火燒趙家樓”的第一人﹔他是近代教育先行者,那所“文有立達,武有黃埔”的立達學園創始人。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陳思和說,匡先生不僅是一位“五四”的急先鋒,更是一位真正的“五四”精神實踐者。
“五四”以后,匡互生從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滿腔熱情,投入教育工作。他在受聘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務主任時,破除常規聘請沒有大學學歷的毛澤東擔任國文教員,並且打破傳統,招收女生。他還辦起平民學校、工農學校。1924年年底,時為浙江春輝中學學生的黃源,因上體育課時戴了一頂農民的氈帽,與體育老師發生爭執,被學校開除。校訓育主任匡互生對此非常不滿,憤而辭職。1925年,匡互生與豐子愷、朱光潛等友人一起,在上海辦起新型的立達中學,后改為立達學園。【詳細】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