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旺
毛澤東是一位哲學家,一位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等經典性哲學著作、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哲學家。
毛澤東又是一位詩人,一位寫出了《沁園春·雪》《水調歌頭·游泳》等許多膾炙人口詩詞的大詩人。
毛澤東詩詞與毛澤東哲學並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領域,而是有著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聯系。那麼,毛澤東哲學是怎樣影響和促進著毛澤東詩詞?毛澤東詩詞又是怎樣影響和促進著毛澤東哲學?
1963年11月,毛澤東會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全 體出席人員
詩詞與哲學的共通
詩詞與哲學的關系,郭沫若曾有一段名言:“詩人與哲學家的共通點是在同以宇宙全體為對象,以透視萬事萬物的核心為天職,只是詩人的利器是純粹的直觀,哲學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雖然詩人和哲學家的寫作方法不同,但他們還是有共通點。
中國被稱為詩的王國。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詩經》中,詩與哲學是密不可分的。樓宇烈先生認為“《詩經》不僅僅是中國文學作品的源頭,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基礎經典”。雖然《詩經》中並沒有一首以理思構局謀篇的哲理詩,但《詩經》中許多章節或句子中卻體現著深奧的哲理,並對先秦諸子的哲學乃至秦以后的中國哲學產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既然不學《詩》連話都說不好,那麼不學《詩》就更談不上寫出有哲理的文章了。孔子給《詩經》以極高的評價,《論語·為政篇》記載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有哲理的詩句。如《論語·學而篇》中子貢引用《詩經·衛風·淇奧》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詩句來形容君子的自我修養,孔子稱贊子貢“始可與言《詩》已矣”。又如《論語·泰伯篇》中曾子引用《詩經·小雅·小旻》中“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詩句來說明謹慎的重要。這正是后來《中庸》講的“戒慎恐懼”哲理思想的源頭。
孔子之后,孟子特別是荀子同樣重視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論說自己的政治哲學。現存《荀子》論文32篇就有29篇中引用了《詩經》中的詩句,其中《大略篇》竟引用了11條。《荀子》引用的《詩經》中的詩句,大都體現著耐人尋味的哲理。
毛澤東對《詩經》中的政治哲學給予很高的評價。他指出:“司馬遷對《詩經》品評很高,說詩三百篇皆古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大部分是風詩,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聖賢。‘發憤之所為作’,心裡沒有氣,他寫詩?‘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從這裡來的。這是怨天,反對統治者的詩。”
《詩經》之后,詩和哲學溶為一體的作品,當數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這之后詩哲一體的作品很難覓到,詩哲一體的詩人哲學家或哲學家詩人就更是難以覓到了。可以找到一首哲理詩,但其作者談不上是哲學家詩人。可以找到幾位能寫詩的哲學家,但這些作者也談不上是詩人哲學家。《詩經》和《楚辭》之后的兩千多年中,稱得上既是一流的哲學家,又是一流的詩人﹔稱得上將詩詞與哲學融於一體的詩人哲學家和哲學家詩人的人,當數毛澤東。
毛澤東在他的詩詞《沁園春·雪》中揮筆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毛澤東眼中,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雖然都是中國歷史上有作為和有重大影響的君主,但他們沒有留下系統的著作,沒有起到導師的作用,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中都缺少“立言”之“不朽”。毛澤東欣賞和追求的是“君師合一”的人物,即既是領袖又是導師那樣的人物。
有的學者評價毛澤東是集秦始皇與孔夫子之大成的人物,這是有深刻見地的。當然,這裡的“秦始皇”是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盡職的秦始皇,這裡的“孔夫子”是順乎世界潮流、引領世界潮流的孔夫子。
歷史上的秦始皇沒有著作傳之后世,輸之文採,更談不上文採中的精品詩詞與哲學了。歷史上的孔夫子雖有與學生的對話錄《論語》傳之后世,在思想上被尊為中華民族的老師,卻不曾有過號令天下的領導權。他與學生的對話錄中有哲理,但沒有系統的哲學著作,更沒有引人入勝的詩作。
可以說今朝的“風流人物”,不僅僅是秦始皇與孔夫子的集大成者,還包含著更豐富的內容,在文採中包括著詩人哲學家和哲學家詩人的內容。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