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一章 局部抗戰的興起

一、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3】

2015年05月25日16: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激起中國的舉國憤慨,中國各地迅速掀起抗日救國的浪潮。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對日抗戰。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和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響亮地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的口號。9月21日,中共滿洲省委通過《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滿洲和目前黨的任務》的決議,提出武裝民眾、發動游擊戰爭。11月27日,剛剛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對外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反對日本的侵略。

處於抗日前線的東北廣大人民和一部分愛國軍隊,沖破國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開了英勇的斗爭。九一八事變后,沈陽各廠的工人,撫順、本溪、鞍山等地區的礦山工人,遼寧的紡織工人,安東絲廠的工人,南滿鐵路工人,紛紛舉行罷工,反抗日本侵略軍。沈陽兵工廠的一批工人離廠參加了抗日義勇軍。廣大農民也組織大刀會、紅槍會、黃槍會等各種組織,手執自制武器進行抗日斗爭。

1931年9月24日,上海3.5萬名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抗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們拒絕為日本船隻裝卸、搬送貨物,迫使船隻停靠碼頭無法行動。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舉行抗日救國大會,郵務、水電、卷煙、針織、棉紡、皮革、造船等行業的100多個工會約10萬人參加。大會通過了對日宣戰、武裝民眾、懲辦失職失地官吏等決議案。10月初,上海80萬工人組織抗日救國聯合會,並派代表赴南京請願,要求國民政府立即出兵抗日,組織義勇軍並頒發軍械,檢查日貨,對日實行經濟絕交。上海日資紗廠八萬多工人自動組織抗日會,並決定退出各自的工廠,實行對日不合作主義。10月10日,北平郵務工會組織抗日救國會,通電要求:全國一致備戰抗日,成立郵工義勇軍,組織全國郵工抗日救國會及北平工人救國聯合會等。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成立,包括有郵務、火車、火柴、縫紉、電車、自來水等行業工會,並且通過迅速組織義勇軍、實行對日不合作及積極募集愛國捐款等決議。南京、天津、漢口、青島、太原、長沙等地的工人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舉行集會,發表宣言,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對日本的侵略採取抵抗政策。

在蓬勃興起的抗日救亡運動中,愛國青年學生是一支最活躍的力量。九一八事變的消息一傳開,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長沙、西安、廣州、武漢等城市的大、中學學生,紛紛集會游行,罷課請願,組織救亡團體,進行抗日宣傳,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1年9月20日,北平的大學生發出“代”電,提出“為今之計,惟為速息內戰,一致抗日,並望我國民眾實行武裝,誓作政府后盾”。各地學生紛紛罷課,走上街頭,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許多人脫下學生裝參加抗日部隊。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東北學生3000余人成立東北學生抗日會。同日,流亡到北平的閻寶航、高崇民等愛國人士發起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組織和領導東北民眾的抗日救國斗爭。9月27日,北平學生組織的抗日救國聯合會發表《為東三省事件告全國民眾書》,提出“全國的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這是愛國民眾發出的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最初呼吁。

當時,上海、南京的學生除集會游行外,還紛紛到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請願。9月28日,南京冒雨請願的學生,怒不可遏,痛打了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次日,蔣介石被迫接見請願學生,口頭上表示要“抱定與國民同生死之決心,以不負人民之信托”。為了蒙蔽民眾和抵制反蔣派要其下野的呼聲,蔣介石又在11月19日於南京舉行的國民黨四全大會(當時國民黨分寧、粵兩派,並分別於11月19日、18日在南京、廣州各舉行國民黨四全大會。)上聲稱:“本人決心北上,竭盡職責,效命黨國”。於是,在南京請願的學生發起了“送蔣北上”運動,繼續到國民政府門前請願,要求蔣介石簽署出兵日期,並在門上高懸一隻大鐘,輪番敲打,以示警告。學生們“鵠立於雨夜之中過夜,一任風雨之肆虐者一晝夜,甚至有病苦不支而倒地者,全體一心,至死不去”。然而,青年學生們赤誠的愛國之心,竟一次次被蔣介石所愚弄,他根本沒有“北上”抗日,而是繼續南下部署“剿共”。

12月5日,北京大學學生示威團300余人在南京街頭示威,國民政府竟指使軍警鎮壓,打傷學生30余人,逮捕185人,制造了一二·五事件。中央大學學生和南京大學學生數千人立即舉行示威,聲援北京大學學生示威團。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沖進南京衛戍司令部,要求釋放被捕學生。上海學生抗日聯合會為抗議國民政府鎮壓北京大學學生示威團,亦於12月7日舉行示威游行。12月17日,在南京的全國各地學生3萬余人又去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途經《中央日報》社附近的珍珠橋時,軍警竟開槍鎮壓,打死30余人,打傷100余人,制造了震驚全國的珍珠橋慘案。當夜,國民政府又出動大批軍警,對進京學生進行大搜捕,強行把他們趕出南京。

珍珠橋慘案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更大憤慨,人們強烈抗議國民黨當局的罪惡行徑。1932年1月10日,上海近萬人集會,追悼珍珠橋慘案的死難烈士。

“九一八”的炮聲,震顫了每個愛國者的心。在全國救亡運動的推動下,知識界人士也勇敢地行動起來,紛紛發表講話、通電,創辦刊物,撰寫文章,建立組織,舉行集會,闡發抗日救國主張,嚴厲譴責國民黨

當局“對日交涉不惜忍辱屈服,對於共產黨勢在必剿”的誤國政策,著名愛國老人馬相伯發表了《為日禍告國人》的文章,明確提出“立息內爭、共御外侮”的主張。王造時發表了《救亡兩大政策》的小冊子,提出對外准備殊死戰爭,與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對內取消一黨專政,集中全國人才,組織國防政府、共同抗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