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全國性抗戰的爆發

二、八一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2015年05月26日13: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以后,又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把戰火燒到了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首都南京的門戶上海。由於日軍威脅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心臟地區,蔣介石為爭取中國共產黨出兵抗日,基本答應了共產黨的要求,從而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一)八一三事變

日本在向華北調集重兵的同時,也在積極准備出兵上海,伺機把戰爭由華北擴展到華中。早在7月11日日本內閣五相會議上,海相米內光政就認為戰爭將波及全中國。7月12日,日海軍軍令部秘密制訂了對華作戰方案,確定第一階段配合陸軍進行華北會戰,第二階段在陸軍配合下進行上海作戰,然后把戰爭擴展到華中和華南。7月16日,日本駐上海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中將得知軍令部的上述意圖后,向東京提出了《對華作戰用兵的意見》,認為欲置中國於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為重要,因此應派5個師的兵力,進行京滬會戰,攻佔南京、上海。7月27日,日本海軍省和軍令部達成了《關於處理時局及准備的協議要點》,正式提出:鑒於今后形勢有很大可能導向對華全面作戰,海軍應做好對華全面作戰准備。7月28日,日本政府訓令將長江沿岸的2.9萬多名日僑於8月9日前撤到上海。8月8日,長谷川清遵照東京的指令,要求駐上海第三艦隊做好應付事態擴大的一切准備,並重新部署了兵力。

8月9日18時30分前后,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齋藤與藏,肆意驅車闖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內,與中國保安隊衛兵發生沖突,當場被擊斃,是為虹橋事件。日本立即以此事件為借口,提出撤退上海保安隊、拆除所有防御工事等無理要求,准備進攻上海。8月10日,日本陸海軍緊急磋商向上海派兵,並得到內閣會議的確認。8月12日,日本陸軍省和參謀部提出計劃動員30萬兵力、8.7萬馬匹,並向上海和青島各派兩個師的派兵方案。同日,日本陸海軍還達成了協同作戰的協定。8月13日9時30分,日軍在上海北站和北四川路之間與中國守軍發生沖突。午后4時,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長官大川內少將下令向中國軍隊發動全線進攻。中國守軍當即予以猛烈反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從此開始。

8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布“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同時調集陸軍和空軍投入自衛戰斗。當天,日本海軍航空兵轟炸了中國華中地區的杭州、南京和南昌等城市。日本海軍軍令部給第三艦隊下達命令,要求消滅當面的中國陸軍及華中的航空兵力。是晚,在日本內閣會議上,內閣成員要求全面進行對華戰爭,迅速建立戰時體制。8月15日,日本政府發表《帝國政府聲明》,揚言要對中國軍隊進行“懲罰”。同一天,日本國內開始第三次動員﹔日軍參謀部下達了組建上海派遣軍的命令,任命鬆井石根上將為司令官,下轄兩個師,迅速開赴上海作戰。

8月下旬以后,日本國內增援部隊陸續抵達中國,投入華北和上海的作戰。9月2日,日本內閣會議在討論施政方針時,決定將“華北事變”正式改為“中國事變”。9月4日,日本召開第72屆臨時帝國議會,根據不久前四相會議的決定,以開幕式的天皇敕語代替宣戰詔書,近衛首相也在會上發表施政演說,要求各界支持對華戰爭,建立舉國一致的戰時內閣和與緊急事態相適應的財政經濟體制。至此日本迅速走上全面對華戰爭的道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