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蔣介石總統府的中共地下戰線【3】

段伯宇

2015年05月29日08:47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原標題:蔣介石總統府的中共地下戰線

  團結國民黨愛國將領,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

  日本投降后,我黨為了避免內戰,和國民黨簽訂了“雙十協定”,接著舉行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等五項協議。但是蔣介石卻違背全國人民的意願,撕毀政協協議,發動了大規模內戰。在此情況下,我遵照黨的指示,在蔣軍內部醞釀反對蔣介石內戰政策的斗爭。

  當時我在陸大聯系的一批進步同學,分配到南京國民黨的軍事機關,從國防部到南京守備部隊均有。這些同學希望和平建國,不願再打內戰。他們是萬建藩、賈亦斌、劉農畯、宋光烈、宋建人、王海嶠、董嘉瑞等。當時萬建藩是國民黨南京衛戍副司令,賈亦斌是蔣經國的副手,國防部預干局代局長,我們時常在他倆的家裡借著聚餐座談、聯誼、敘舊、漫談形勢,各述見聞。三載同窗,異地相逢,倍感親切。聚會時我多半是聽、問或插話,主要是介紹在軍務局看到的一些材料,以事實說明八年抗戰之后又打內戰是多麼不得人心。當時同學們反映很強烈,均不同意八年抗戰后再打內戰。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引起陸大同學的深思,同學們憂憤滿懷,紛紛尋找光明,籍以報國。

  1947年,我黨發表《雙十宣言》,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當時為了徹底揭露蔣介石的種種欺騙,我在同學中歷數蔣介石背叛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共反人民的真相。經過一個時期的座談、討論,同學們在事實面前不能不引起深思。他們對蔣介石打內戰的目的看得越來越清楚。這為日后組織武裝反蔣奠定了思想基礎。

  軍務局內的斗爭

  (一)利用職務掩護同志

  掩護廣東東江支隊安全轉移 1946年,蔣介石利用軍事調處,企圖把華南我廣東游擊隊(東江支隊)轉移到華北地區,以便鞏固他在兩廣的后方基地。當時國防部規定了廣東東江支隊北上的路線。我看到這份報告時就想不能再發生第二次皖南事變。當我了解到國防部的意圖是害怕東江支隊沿途散播革命種子,所以規定行軍路線便於防范(當然不能排除沿途截擊的可能)時,為了掩護該支隊的安全,我提出將支隊4000余人水運北上,既避免沿途與群眾接觸,又可便於監視。我的主張得到軍務局內穩健派的支持和局長俞濟時的同意,報蔣批准。這樣就確保了我東江支隊北上的安全。東江支隊於1946年6月30日由廣東乘船北上,於7月5日安全到達了煙台我解放區。

  掩護王啟明起義后安全到達解放區 1947年3月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張國疆交我一份秘件電報。我接過一看,是報告王啟明於3月中旬在河南汲縣率部起義。這種案件本應立即呈報,因為正好是在星期六下午,張國疆早下班了,我便借機放在抽屜裡。第二天是星期日,這就晚報了兩天。這樣既掩護了王啟明安全到達解放區,我也避免了糾葛。

  營救萬建藩之弟 1947年夏,賈亦斌和我談到萬建藩(時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的弟弟在蘇北擔任一個兵站分部的負責人,因涉嫌給解放區供給物資被扣押,案情嚴重。萬建藩隻此一弟,怕被老母知道出事情。賈亦斌同時也轉達了萬建藩的意思,要我設法營救,並告我“萬之弟可能是共產黨”。根據這種情況我決定冒險盡力營救,一則是搭救同志,同時也為團結爭取萬建藩,當時陸大同學聚餐多是由他相約。為此,我特意接近第六科主管軍法的何專員。何是蔣家的親屬,也是俞濟時的親屬,為人較忠厚,講情面,我以個人身份和他接近是有可能的。我們初次交談,泛泛談及歷史上的“人治”與“法治”的問題。經過談論,我給他留下了個好印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漸漸談及到國民黨對待共產黨嫌疑一類的案情問題。何說了實情:有些是事實,但很多屬於涉嫌,也有不少屬於虛構,此類案件頗難處理。談到投機處,何竟向我征求處理此類案件的意見。我例舉了歷史上的一些案例請他參考,並乘機問到萬建藩之弟的案件,並說萬建藩是現任的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其弟竟陷入“共嫌”案情,家有老母,萬的心情沉重等等,還談到了萬是我陸大同學的關系。我請何慎重考慮,妥善處理。我們談話之后,何專員對萬之弟簽署處理意見為:“撤職考查,待另任用”。這樣即保全了同志,也團結了萬建藩,為爾后開展工作取得較大的便利。

  類似上述情形在我經手的案件中還有一些。每次遇到這種事,我總是在合法條件下設法掩護,為之開脫。如雲南的朱家壁同志我也掩護過。

  (二)斥敵

  處在敵人的機要部門,在工作、環境中總是險境叢生的。1947年夏,張國疆告我第三科來了一位高參,可能是三十二軍的尹國祥,問我是否認識。我一聽有些疑慮,因為我考陸大特七期時,借用了商震先生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的証件,當時遭到尹國祥的反對。現在他也到軍務局,引起我的警惕。當時該局副局長毛錦彪與尹國祥氣味相投,沆瀣一氣,更引起我的注意。果然時隔不久,軍務局后樓我的宿舍被檢查了,書桌上抽屜裡均被翻亂了。不久我因事到俞濟時局長辦公室,俞不在,遇到毛錦彪,他突然盛氣凌人地叫住我說:“你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不好好干我把你關起來。”我佯裝不知何事,他拍著桌子大吼:“你干的事,你明白。”當時我想在反動派面前絕不能后退,於是反唇相譏,指斥毛錦彪:“你不講理,老子不干了。”我憤懣地說:“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把腳一跺,回到四科辦公室,當即向張國疆提出:“我干不了,不干了,請向局長報告,辭職撤職都可以。”說完想抽身離開軍務局。張國疆處事較穩,冷靜地對我說:“你先回家休息,此事由我妥為辦理。”我借機出總統府回家后,當夜囑家中收藏好家中的馬列書籍,焚毀有關材料等。我閉門不出,做了最壞的准備。過了幾天,接到張國疆電話,約我去軍務局。見面后他告我已向毛錦彪作了疏通解釋,並向俞濟時報告了我工作努力,為人正直的情況,囑我照常上班,安心工作。這樣事態平息了。不久在一個紀念會上,局長俞濟時講話時有意提出:“軍務局同仁應團結一致,努力工作,不要隨意指責,更不要把青年逼上梁山。”俞濟時意有所指,同時也為我開脫。不久毛錦彪調國防部工作了。

  (三)結婚與釋疑

  經過和毛錦彪的這場斗爭,尹國祥以往那種小人得志的姿態反而收斂起來,不敢再興風作浪了。但這場風波驚動了關心我的同學好友。特別是聯勤部的黃警華及宋光烈、劉經霖等同鄉、同學均很關心我。他們向我提出,應當結婚,以免議論紛紛。並以實情告我:“在重慶陸大讀書時,有人就懷疑你何以不結婚。”1947年冬,經劉經霖(時任南京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介紹認識了他的表妹敏如。經相互了解,雙方都認為很合適,1948年3月我們在杭州結婚。

  婚后我們回到南京,我趁假期約同學便宴,依次訪問諸友。為了報答黃警華的關懷,我偕敏如先行拜訪﹔又承賈亦斌舉辦舞會與同學相見。經過連日周旋,我結婚的消息自然傳遍了軍務局。又經張國疆、楊振興先生的解釋,對我的懷疑明顯地消失了。不久,張國疆調任駐蘇武官,俞濟時讓我接任第四科科長,少將高級參謀。我乘機把楊寶賢同學調到四科協助工作。形勢一變,我便於開展工作了。

  和敏如結婚后,有了一個助手,來訪同學大都由她接待,有事她就直接到總統府告訴我。這樣,我開展工作方便多了,也比較保密。

  (四)因公赴北平,趁機見傅作義

  1948年新年之后,我出差去北平。當時傅作義坐鎮北平,統率華北軍政,我很想和他見面談談。因為我和他有一定的友誼。1927年涿州戰役,傅一戰成名。戰事結束后,他被張作霖父子羈押在保定。1928年北伐軍進到隴海線時,我正在保定河北大學讀書。是年夏季的一天,父親的朋友約我共同幫助傅作義逃出了保定,擺脫了奉軍的看押,經白溝河到達天津,接管了天津警備司令部,肅清了張宗昌、褚玉璞的殘部,開創了北伐軍在天津的勝利局面。我大學畢業后,未再和傅會面。這時華北戰事方酣,我希望見到他,做做工作,推動形勢的轉變。

  到北平后,我首先和陸大同學孫伯舉聯系。當時他是北平行營的參謀處長。我告他了來京目的,提出想見見傅作義先生,順便看看陸大的同學。從孫伯舉、羅文浩(時任河北省保安司令,陸大同學)處我了解到了北平形勢,並得知傅作義新任“華北剿總”,家住總布胡同。電話聯系后,傅約我第二天一早到他家去。我到后,他牢牢握著我的手說:“已多年不見了”,不禁慨然,若有所思。接著他說:“我原定今早飛天津、唐山視察,伯宇來訪,暫緩出發,借敘渴念。”他問我過去學醫怎麼進了總統府軍務局當參謀,對此他表示驚異。我了解傅的治軍精神,他初接“重任”,抽空接見機不可再,我決定傾吐真情。

  我向他談了抗戰期間我志願從軍報國,以后考入陸軍大學,經蔣召見,調到軍務局(原侍從室)的經過,並告他這次來京、津是想看看華北情況。我話音未落,他轉了口氣,說:“你有使命來京吧?”我誠懇相告,自己是以世交晚輩身份來看先生的。他聽后轉為愉快,叫我坐到近前談心,我乘機談了幾個問題。

  首先談了八年抗戰之后蔣介石又發動內戰的形勢。1946年全面進攻失敗,1947年重點進攻又遭失敗,損失慘重,軍無斗志﹔解放軍已插入大別山區,把戰爭引入中原腹地﹔政治上李濟深等國民黨元老又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國民黨分裂,蔣家天下岌岌可危。造成這種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蔣獨裁專斷,違背民心,發動內戰,國民黨內部腐敗無能,其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接著,我向他說明危難之中蔣把華北重任委以先生,戰則難操勝券,敗則責任在身。我與先生情屬至交,曾患難與共,所以借來京機會,妄進一言,請先生慎思。我談了之后引起傅的沉默。接著我講了一段歷史,引用楚漢相爭、謀士蒯通說韓信的故事:“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不可言。”又說“楚漢相爭,非賢者不能息天下之禍。”我記得講到此處,傅先生問我此事出自何處,我答曰《史記?淮陰侯列傳》。他很認真地記在本上。我借此拜別,他送我時頷首示意,表示惜別。

  在北平1個月,訪問了當時的軍政首腦及在北平的同學,基本上了解了華北局勢,公事告一段落。1948年春節前回到了南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